在朗华集团,一组组实时更新的数据勾勒出全球化服务网络的轮廓——从深圳发往亚欧的货柜动态、散布于138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节点状态、“朗华号”中欧班列的运行轨迹,这些信息背后,是朗华集团创始人张春华二十年来深耕产业服务的执着。
从2006年怀揣“为中国制造赋能”的初心创业,到如今带领企业成为全球卓越的制造服务商,他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书写着一段民营企业家与中国制造共成长的故事。
一次海外考察,点燃服务制造业的初心
2006年的深圳,正沐浴在加入WTO后的春风中。彼时,国家“十一五”规划刚刚开局,“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导向,让生产性服务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这一年张春华刚刚结束对德国、美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考察。归来时行囊里装着的除了行业资料,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国外的制造企业背后,都有成熟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支撑,而我们的企业出海,却常常卡在成本和效率上。”考察中发现的痛点,像一颗种子落在了他心里。他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制造不缺潜力,缺的是能与之匹配的本土服务生态。
恰逢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政策东风与产业需求的碰撞,让张春华下定决心:“要做中国制造的‘隐形翅膀’。”
2006年朗华集团在深圳注册成立。从最初的供应链管理起步,张春华带领团队创新建立外贸综合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出整合制造全链条服务的全国首家生产性服务平台。正是这份扎根实业的坚持让朗华逐步成长为累计服务超3万家制造企业的综合平台
持续创新突破 搭建制造业出海的“高速路”
在朗华的发展历程中,一系列创新实践至今,仍被行业津津乐道。它们的背后,是“如何让中国制造走得更稳、更远”的持续探索。
2017年,深圳盐田港,中欧班列(深圳至明斯克)“朗华号”缓缓驶出。这是深圳首趟中欧班列,也是全国首个由民营企业家主导投资、市场化运营的班列项目。张春华看准了陆路通道的潜力,果断启动项目。他曾坦言:“中国制造要真正走向全球,必须有自己掌控的物流通道,这不仅是效率问题,更是产业安全的需要。”
如今,“朗华号”已累计开行了超200列,运载货值逾百亿元,成为广东参与“一带一路”的标杆——这条由民营企业开拓的物流新通道,让中国制造的出海之路多了一种高效选择。
个人简介:
张春华,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朗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深耕行业20年来,他坚持党建引领、坚守工业服务初心,聚焦制造业降本增效,构建全产业链服务生态。既带领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创新发展,又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热心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荣膺中国物流影响力人物、粤港澳大湾区战新产业拓荒人物等多项殊荣,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近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名单公布,张春华顺利入选,成为深圳市两名获此殊荣的成员之一。
撰文 唐孜孜
来源 同心鹏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