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齐观 | 高力士·荔枝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田东江

继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之后,歌曲《长安的荔枝哪里来》又在网络上大火。哪里来,“岭南或蜀地?”歌词说杜牧、乐天、东坡他们“只顾秀文采”,导致“吃货的疑问没交代”。妙趣横生。

古今高州都是个比较有名的地方。《旧唐书·高力士传》载:“高力士,潘州人。”潘州,就是今天的高州。虽然彼时地图上潘州的右隔壁也有高州,但古今两个高州在行政区划上不能画等号。潘州于唐贞观八年(634)易名南宕州而来,为纪念西晋道士潘茂名;而潘州后来融入高州,该与纪念高力士无关吧。开玩笑。

高力士之著名,在于他一时间权倾朝野,于唐代首开宦官执掌中枢政柄的先例。力士的权势到了何种程度?“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玄宗甚至说出“力士当上(值日),我寝则稳”这样的话。老子如此礼遇,小子更不敢怠慢。“太子李亨(即肃宗)呼之为二兄,诸王、公主呼之为阿翁,驸马辈呼之为爷”。钱穆先生发现:“历史上宦官擅权,与王室骄奢成正比。东汉、唐、明三代皆是。西汉与宋代之王室,皆能制节谨度。东晋、南朝王室不像样,故均无宦寺擅权。”具体到唐朝,“宦官之盛兆自武后,而极于玄宗,到德宗时,干脆兵权在握”。这样来看,高力士属于阶段性的代表人物。虽为皇帝家奴,一旦大权在握同样难免权力寻租。宝寿寺钟落成,力士“斋庆之,举朝毕至”,规定“凡击钟者,一击百千”,而“有规其意者,击至二十杵,少尚十杵”。这就跟今天有人借打麻将来故意向权力人物输钱异曲同工了。

玄宗时,高州所处的岭南还是欠发达地区,高力士何以能高攀京城?《旧唐书》载,力士“本姓冯,少阉,与同类金刚二人圣历元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入宫……内官高延福收为假子”。陈寅恪先生综合诸如此类的史料,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进行了归纳:“宦寺多冒养父之姓,其籍贯史籍往往不载,然即就两《唐书·宦官》及《宦者传》中涉及其出生地域或姓氏稀异者观之,亦可知其梗概也。”这个梗概即是:“唐代阉寺多出自今之四川、广东、福建等省,在当时皆边徼蛮夷区域。”则岭南的高力士出现在西北的宫廷中,正常不过。

黄永年先生指出,马嵬坡杨贵妃之死,看似禁军最高长官陈玄礼的发难,实则后台正是高力士,高力士的“内相”性质容易和外廷的宰相发生矛盾。郭湜《高力士外传》云,天宝十三载(754)秋,“大雨,昼夜六十日”。有天“上因左右无人”,和力士有番对话:“自天宝十年之后,朕数有疑,果致天灾,以殃百姓,虽韦(见素)、陈(希烈)改辙,杨(国忠)、李(林甫)殊途,终未通朕怀。卿总无言,何以为意?”力士伏奏曰:“开元二十年以前,宰臣授职,不敢失坠;边将承恩,更相戮力。自陛下威权假于宰相,法令不行,灾眚备于岁时,阴阳失度,纵为轸虑,难以获安,臣不敢言,良有以也。”结果,“上久而不答”。黄先生认为,其时李林甫已死,高力士这段话就是劝玄宗把杨国忠剪除,但玄宗显然还犹疑不决。到了马嵬坡,两不偏袒行不通了,而高力士、陈玄礼都是玄宗“青年时代夺取政权中结合的老伙伴,是经历了四十多年考验的旧交情”,加上二人掌握禁军,“是唯一可恃的护驾力量”,所以《旧唐书·玄宗纪》所书“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乃“史官的直笔”。苟如黄先生之说,则“杨贵妃方有宠,每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与之构成的鲜明对照,难免令人慨叹真乃此一时彼一时也。

高力士与杨贵妃之间的关联,还有一个交集即荔枝。清朝阮元诗曰:“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而杨贵妃这一尝,众所周知后果相当惨烈,“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但贵妃吃的荔枝来自哪里?古人已争执不下。苏东坡有“天宝岁贡取之涪”,认为来自他的家乡。《方舆胜览》因袭此说:“妃子园,在涪州之西,去城十五里。当时以马递驰载,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于路者甚众。”但此前杜工部说荔枝来自广东,其《解闷十二首》之九云:“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炎方,泛指广东。杜甫与贵妃生活的时代差不多,逻辑上看更可信些。刘隆凯先生保存了1957年听陈寅恪先生讲授“元白诗证史”时的听课记录,前些年已经出版。其中陈先生讲到,唐时只有广东、四川出产荔枝,且川产不如粤产;而杨妃小时在四川吃过荔枝。这里一点儿也看不出陈先生的观点,许是笔记没有记全之故?

前些年荔枝将成熟时我到过一回高州,但见荔枝树之漫山遍野,非目睹不知其壮观的程度。涪陵的妃子园不知还存在与否?高州如今有“贡园”,占地80多亩,全都是荔枝树。按照门口的铭牌介绍,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有30多株,镌石命名,标明品种、年份,更有几株1300年的,如“力士回首”“进奉母树”“贵妃醉酒”等,摆明是要对接历史。在这个争抢文化“源头”的时代,涪陵方面有没有相关动作?

编辑 刘婷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