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7月29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出炉,全球企业格局再次迎来更新。中国共有130家公司上榜,上榜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其中,广东共有18家公司上榜,比亚迪首次进入前100位,并与腾讯一起进入中国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前十家公司榜单。
榜单显示,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高科技企业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在专家看来,企业从“大”到“强”的跨越,不仅是企业个体竞争力的提升,更是产业链整体协同能力的跃升。
美中日企业占据榜单“半壁江山”
今年上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高达41.7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三分之一,较去年增长1.8%。榜单门槛也进一步抬高,最低销售收入从321亿美元升至322亿美元,竞争愈发激烈。尽管所有上榜公司的净利润仅微增0.4%至2.98万亿美元,但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均创历史新高,显示出企业规模持续扩张的趋势。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不仅揭示了全球大型企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更通过国家和地区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经济体的竞争力差异。
从全球来看,美国以138家上榜企业稳居榜首,中国(含台湾地区)以130家紧随其后,日本以38家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中美日三国上榜企业合计贡献了榜单60%以上的营收和利润。中国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为820亿美元,虽低于美国的1058亿美元,但平均利润从39亿美元提升至42亿美元,同比增长7.4%,展现出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这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无人机照片,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在中国各省市的角逐中,北京以47家上榜企业遥遥领先,体现了首都作为国家级企业总部和金融中心的绝对优势。广东则以18家入围企业紧随其后,体现出在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领域的深厚积淀。
其他省市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上海12家,浙江10家,福建6家,台湾6家,香港5家,山东5家,江苏、四川各3家,安徽、陕西、河北各有2家,湖北、湖南、广西、江西、山西、甘肃、辽宁、吉林、新疆各有1家公司上榜。这些数据勾勒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特色。
广东的上榜企业中,“制造+创新”成为鲜明标签。华为、比亚迪、腾讯、美的等企业不仅排名继续上升,更在各自领域树立起全球标杆。其中,比亚迪以52位的跃升幅度冲至第91位,首次跻身前100名,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领跑者。此外,立讯精密、顺丰等企业也在供应链和物流领域展现强大实力,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上榜则凸显了广东在数字经济中的布局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的民营企业在榜单中占据“半壁江山”。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而比亚迪、美的等制造企业则通过智能化转型焕发新生。通过“硬制造+软创新”双轮驱动,广东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型。
高技术领域引领全球竞争
高技术领域是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也是全球竞争的焦点。毫无疑问,2024年是全球高科技公司高速发展的一年。
按照《财富》的分类,高技术领域包括网络、通信设备、互联网服务、计算机、电子电气设备、半导体元器件、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分类下的企业。
高速发展首先就体现在核心业务的赚钱能力上。今年进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高技术企业共34家,它们的平均营业收入为967亿美元,平均盈利达1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9.6%和24%,营业收益率居于最好的行业之列。华为依然是这个领域中国公司的龙头,今年销售额保持了增长势头,营收接近1200亿美元。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现场,参观者在华为展区围观展品昇腾384超节点。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利润率最高的前十家公司中,高技术领域企业占据多数。比如仅半导体、电子元件行业就有英伟达、台积公司和SK海力士公司三家企业进入前十,分别位居第一、第三、第八位。此外,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也位居第九位,在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中位居第一。
高科技企业以其前沿性带动了全球企业的发展,同时其发展也有赖于全球产业链的支撑。而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高科技企业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当下,中国企业的出海趋势很明显地呈现出“由产品出海到价值链出海”“由产能输出到生态共建”。
在消费电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积淀深厚的立讯精密,正在通信、汽车等领域加速全球布局。2024年9月,立讯精密收购德国百年汽车线束企业莱尼集团。相较于在海外做0到1的建设,外延式扩张将大幅缩短建设的时间,为立讯精密抓住海外业务拓展的窗口期搭建了一个成熟稳定的平台。
实现“技术—制造—品牌”全链条出海的美的集团,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超40%,OBM(自有品牌)业务同比增长35%。美的集团则选择深入每一个产业链环节进行本地化布局。比如,其在全球布局60个制造基地,泰国亚太总部、沙特分公司相继成立,在拉美市场,也斩获“拉美第一空调品牌”认证。
汽车、互联网企业表现强势
聚焦中国上榜企业,一个明显的趋势浮现:互联网和汽车领域的大公司整体呈现依然强势。
这一轮互联网企业的集体崛起,离不开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生成式AI技术的成熟带动消费电子、智能服务等领域回暖,为科技企业注入新活力。从算法优化到应用场景落地,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加速抢占全球数字生态的制高点。
榜单显示,京东、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和美团五家企业排名均实现提升,其中拼多多以176位的跃升幅度成为榜单黑马(第266位),美团排名上升57位至第327位,京东集团位居第44位,仍是排名最高的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华为依然是科技领域中国公司的龙头。
如果说互联网企业展现了数字经济的活力,那么汽车行业则呈现出电动化浪潮下的激烈竞逐。全球35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中国8家整车企业强势入围,比亚迪以第91位首次跻身全球百强,成为榜单中最大的赢家。
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7月1日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举行。 新华社发(卢西奥·塔沃拉摄)
比亚迪的崛起堪称“三年三连跳”——2022年首次入榜第212位,2023年第143位,2024年第91位,如今稳居全球车企前十。吉利、奇瑞紧随其后,吉利排名跃升30位至第155位,奇瑞更是实现152位的惊人跨越,位列第233位。这些企业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更源于全球市场的深度布局。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晒出成绩:“《财富》2025年世界500强榜单发布,小米连续 7年上榜,今年位列第297位,较去年排名提升100位。”
与新势力的高歌猛进形成对比的是,上汽、广汽、东风等传统车企排名出现下滑。这背后是全球汽车市场格局的剧烈重构——摩根士丹利作出预测,2025—2028年中国车市增速有变化,新能源渗透率增速放缓。未来2 - 3年,汽车行业集中度或从65%升至75%。
全球车企前十的排名也暗藏风云:大众从第10跌至第12,梅赛德斯-奔驰与宝马双双滑出前50,特斯拉虽小幅上升至第106位,却仍被比亚迪超越。
这场“电动化马拉松”中,中国车企正以速度和规模优势改写游戏规则,但也要直面与跨国企业之间的差距,才能在智能化下半场中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实现稳健向好、韧性增长。
榜单背后更需清醒认知: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趋稳的背景下,如何突破智能化技术瓶颈、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将成为车企“从大到强”的关键课题。
科技变革无疑改变了潮水的方向,成为企业穿越周期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相信,那些以技术为锚点、以生态为纽带的企业,正以更强的活力和韧性,书写全球产业的新逻辑。
附件:2025《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名单.xlsx
采写:话题研究员 昌道励 葛政涵 许宁宁 郜小平 魏泓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