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布AI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创新项目名单,36个项目上榜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7月29日,广州举行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活动,公布首批36个入选项目,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等28家揭榜单位获授牌。这批项目将围绕筛查、诊断、治疗和中医等6个方向,开展为期一年的协同攻关,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场景的落地应用。

广州市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活动现场。

广州市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活动现场。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与统计处处长华军介绍,本次遴选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聚焦筛查、诊断、治疗、中医、公卫监测与公共服务6个方向,优先支持技术先进、应用前景广阔的项目和团队,突破一批制约医疗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技术,为全国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提供“广州方案”。

其中,在筛查领域,将构建智能高效的早筛体系,针对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在诊断方面,推动影像识别、病理分析等技术的临床转化;在治疗环节,探索个性化智能诊疗方案;在中医应用上,探索通过人工智能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在公卫监测中,实现数字化预警与溯源能力提升;在公共服务方面,打造便捷化的智慧医疗服务场景。

广州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入选项目清单。

广州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入选项目清单。

“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患者普遍年龄较大,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锦坤介绍,医院入选的“基于呼吸重症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构建面向患者的大数据预测模型,可实现中度患者防止转重、重症患者提前干预的目标,从而降低患者进入ICU的可能性,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节约了医疗资源。

“呼吸重症大模型可指导个体化治疗,提升诊疗安全性。”黄锦坤表示,从提出大模型的监测框架、明确关键指标、优化数据使用,到大模型灵敏度与特异性的持续验证,医院全程深度参与大模型的研发。同时,项目离不开科技企业的参与,医工融合成为关键支撑。

在公共卫生监测领域,广州数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传染病病例初筛与监测”项目成功入选。广电研究院副院长叶展均表示,项目联动本地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构建“数据+平台+服务”闭环体系,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社区或重点场所实现初筛,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时效性与灵敏度。

市卫健委表示,入选项目将在政策、数据和算力方面获得全方位支持。在政策层面,将配套支持措施,优化创新环境;在数据层面,依托广州卫生健康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在保障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精准供给医疗健康数据;在算力层面,借助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台及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高性能智算资源,支撑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与数据分析高效开展。

未来,广州将持续吸引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业培育”的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为广州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采写:南方+记者 厉思璇

摄像:南方+记者 许舒智 实习生 李琳

通讯员 穗卫健宣

编辑 余佩 张茵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