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公众密切关注的热点事件持续发酵,网络讨论热烈,各种“版本”信息层出不穷,真相扑朔迷离,公众正翘首以盼权威结论。然而,却有一群好事之徒,为博眼球、混淆视听,竟公然伪造、蓄意传播虚假的“警情通报”。
最近的一则是关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网传“蓝底白字”的警情通报上,“生动描述”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携带情人、子女等34人潜逃美国被有关部门拦截”的相关内容。后来这张图片被开封警方辟谣,“通报是假的”。
网传虚假的警情通报
前段时间,杭州余杭区自来水受污染发臭。在事件仍处于调查阶段时,7月18日,一张“杭州余杭区自来水污染系人为事件,辐射周边区域近300万户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警情通报”在网络上流传。图片还称自来水污染是人为将水路接驳下水粪水排污管网造成的。
这份“警情通报”引发了不少杭州市民的恐慌。当地派出所随后辟谣,证实网传“警情通报”系伪造。后经查明,原因是藻类及其降解产物(含硫醚类异嗅物质)进入取水口,导致居民用水异常。目前,虚假“警情通报”发布者邵某豪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7月20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第二天,一份“昆明市发生一起驾车撞人的重大恶性案件”的警情通报传出,称此次案件导致“131人死亡,337人受伤”。这张图片传播甚广,引发大量网友的讨论和恐慌。后经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通报,该交通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4人轻伤,5人轻微伤。传播这则虚假公告的白某某、陈某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短短半个月内,虚构、传播虚假“警情通报”的事件竟已至少发生3起。
纵观这些虚构的“蓝底白字”,发布者和传播者的动机无非是想要博人眼球,贪婪流量。他们看准了那些具有高讨论度的事件,在官方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之际,抢先炮制并散播虚假的“蓝底白字”,坐收巨大的流量。
他们不惜利用人们对于真相的渴望、对于警情通报的信任、甚至不惜引发巨大的社会恐慌,只为满足个人自私自利的“贪”。
随着“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推进,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部分好事者便铤而走险,将目标转向了具有高度公信力的“警情通报”,企图以此包装其谣言,增加迷惑性。
然而,法律并不会放过这些好事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造谣者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两罪最高刑期分别为10年和7年。刑法中特别点明“编造”和“故意传播”均属于违法行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也是违法行为。在前不久男子造谣“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地震”事件中,三人在未核实真实情况的条件下传播相关谣言信息,造成谣言信息继续扩散,就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伪造警情通报,其行径之恶劣远超普通网络谣言。它不仅是对国家机关公文严肃性和公信力的公然践踏,更是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严重挑衅,其制造的恐慌与混乱,危害尤甚。这些案例也警示我们:任何为流量而挑战法律红线、玩弄公众信任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南方+见习记者 张湘涓
南方+记者 贺达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