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产话剧《倒不过的时差》全国巡演收官

南方+

作为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东莞原创话剧《倒不过的时差》历经东莞首站启航、南京站引发跨城共鸣,于7月26日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先锋智慧剧场迎来全国巡演的终章。这部以“全球化背景下亲情解构与文化碰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力作,以扎实的艺术功底与深刻的社会洞察,为三城联动巡演画上圆满句号,更以“清一色莞产”的创作模式,为地方文艺精品走向全国提供范本。

自7月11日在东莞玉兰大剧院启幕以来,《倒不过的时差》以“庭审倒叙+多线嵌套”的革新叙事结构,将三代人跨洋生活的矛盾与温情徐徐展开。首站演出座无虚席,观众被剧中老夫妇为子女置换美居、孙辈因文化差异疏远祖辈等情节深深触动,谢幕时掌声经久不息。7月18日,该剧登陆南京演艺集团星空剧场,上座率突破85%。南京观众数度拭泪,更在演出结束后自发打开手机手电筒,与演员共同营造出“星海”般的互动场景,成为巡演中的高光时刻。北京收官演出前,剧场外已聚集大量慕名而来的观众。这部莞产力作,终以艺术之名,完成了对时代与人民的深情告白。

该剧由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秦川编剧、总导演,副主席臧莹竹执导并领衔主演,汇聚刘艳、高云鹏等东莞演员,主题曲由国家一级作曲家崔臻和创作。主创团队以“本土化+现实性”为创作理念,将中国式家庭的集体记忆搬上舞台。

《倒不过的时差》凭借对代际沟通困境、文化认同焦虑的精准刻画,曾在2023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青年戏剧节展演中斩获“最佳剧目”“最佳编剧”“优秀导演”等七项大奖。南京站演出后,有观众感慨:“剧中母亲为子女倾尽所有的模样,像极了我的父母。”专家评价其“以小切口映射大时代,是现实主义戏剧破局与重构的典范”。

北京站作为本次巡演的终点,重磅登陆中国实验戏剧的前沿阵地——国家话剧院先锋智慧剧场。这既是对剧目艺术高度的认可,也为未来创作打开新可能。演出结束后,主办方将召开总结交流会,力邀国家话剧院专家围绕剧目创作肌理、艺术表达突破等核心议题深度研讨,以此推动莞产戏剧与国家级艺术平台的深度对话。

从东莞到北京,这场巡演不仅是艺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生动注脚。《倒不过的时差》2024年入选广东省基层舞台艺术精品扶持计划项目及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与推广项目”,在政府专项扶持与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的双重助力下, 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以“全本土”阵容打破地域限制,证明地方文艺作品通过深耕本土题材亦可实现全国突破。正如主创团队所言:“我们希望用东莞的故事,讲全中国的情感。”

南方+记者 章倩倩

受访者供图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