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涌香,清城横荷车头村丝苗米种植基地迎首季丰收

南方+

七月骄阳似火,位于清城区横荷街道车头村下冰一地块的丝苗米种植基地里一片金黄,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香。数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高效穿梭,轰鸣声奏响了丰收的序曲。这片沃野通过创新合作与科技赋能迎来首次丰收,于7月26日正式开镰收割,为清城区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兴村写下生动的注脚。

联企兴农

推动规模化种植

今年4月,清城区横荷强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香港清远清城社团联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垦造水田项目合作协议,以车头村143.66亩垦造水田为载体,创新采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村集体运营”模式,旨在推动优质丝苗米规模化种植,壮大集体经济。

车头村丝苗米迎来丰收。 杨莹 摄

香港社团联会专项资助16.5万元用于水田项目运营,并明确不参与收益分配;横荷强村公司作为运营主体,每年向香港社团联会回馈3000斤基地产出的大米。这一“村集体+港资”联动模式,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为项目的顺利启动和高效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

降本增效看得见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科技是提升品质与效益的核心驱动力。

基地引入了清远市振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提供专业化全程种植托管服务。同时,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全程驻点田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专家指导下,基地选定种植优质丝苗米品种“华航香银针”,该品种以其米粒细长晶莹、饭香浓郁、口感软滑而著称。

本季基地预计总产量可达14万斤。 杨莹 摄

生产过程深度融合现代科技,采用智能农机进行高效翻耕、播种和收割;无人机执行精准施肥、变量灌溉和病虫害监测防控;现代化田间管护技术,实现了对稻田精细化管理。这套全流程智慧种植体系,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农资投入,确保了稻米品质的优良与稳定,为丰收和高效益提供了科技保障。

产销衔接

乡村走上致富路

金色的稻浪正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了解,本季基地预计总产量可达14万斤。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创新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在收割前已成功锁定多个销售订单。截至目前,已获得来自企业认购、机关单位及企业饭堂直供采购等预订单总量约2万斤,预估销售额约8万元。

丝苗米压弯稻穗。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随着早稻颗粒归仓,基地已着手规划于8月上旬无缝衔接进行晚稻种植,实现“早造接晚造”无缝衔接,持续释放土地潜力。

横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系统总结车头村丝苗米基地的成功经验,稳步扩大优质丝苗米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集体和农户受益。

同时,基地将积极探索“水稻+”生态循环种植与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一方面,持续深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优质品种选育和有机、绿色种植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延伸,探索稻米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围绕“农业+文化”“农业+观光”理念,逐步打造集种植、加工、品牌营销、农旅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杨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