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25年东莞市“重走东纵路”夏令营(下称“夏令营”)将正式开启,300名队员将沿着东纵先辈的足迹,开启他们5天4晚的寻访之旅!
通过沉浸式体验东江纵队的抗战历程,将红色种子深植心田,这样的体验是书本教育无法替代的成长经历。从夜行军的星光指引到军营体验的纪律锤炼,从定向越野的协作考验到红色场馆的史料研读,每一个环节都在复刻着东纵战士的奋斗足迹。
在夏令营开启之际,南方+特别回访了四位曾参与活动的队员,听他们讲述“重走东纵路”的感受与收获,看东纵革命精神如何影响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又如何让东纵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红色种子的萌芽与生长
2007年,17岁的莞中学子丁非参加了东莞首届“重走东纵路”夏令营。在行军竞赛最后几公里,他和男队员轮流背着脚扭伤的女同学相互扶持抵达终点的经历,成为那个夏天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选择。
丁非,毕业于东莞中学,现供职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这种精神印记在他后来面对持刀歹徒时,转化为本能反应——2018年3月9日,广州南站,为保护旅客安全,危急时刻丁非挺身而出,与一名持刀歹徒搏斗,头部被砍伤,伤口长达12厘米,他却始终没有松开手中的防爆棍。
与丁非不同,毕业于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的欧泽明,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夏令营参与者到传承者的身份转变。2011年,这位小军迷第一次踏入海军军营时,被分列式演练的整齐方阵震撼得热泪盈眶。两年之后,他收到军校录取通知书后,又以“志愿者”“传承者”身份重返夏令营,带领学弟学妹徒步大岭山。
欧泽明(右),毕业于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后考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现为武警某部现役警官,该部被誉为“东江纵队传人”
如今,作为武警某部现役警官的他,在大岭山脚下集训时总会仰望山顶的纪念馆:“先辈们的目光仿佛在注视着我们守护的盛世繁华。”
2018年,就读东莞市商业学校的田贵川和队友一起走进沙角炮台,触摸斑驳的炮身时,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段经历也激发了他,不断从历史与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东纵战士用简陋武器创造奇迹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也值得传承下去。”
田贵川,毕业于东莞市商业学校,现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如今,作为广东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的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田贵川已经获得专业设计类奖项30余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参与编辑著作1本。
也是在这一年,东莞市第一中学学生施润婷和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夏令营,这段经历让她对“家国情怀”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参与者到实践者,数年后,这段经历帮助她坚定职业选择,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母校,成为东莞市第一中学集团第十一中学的一名思政教师。
施润婷,毕业于东莞市第一中学,现为东莞市第一中学集团第十一中学思政教师
在课堂上,她希望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学生:“东纵革命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触摸的热血传承。”
淬火成钢的锻造历程
夏令营的魅力,在于将历史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5天4晚的活动安排,以重走东纵路为主线,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为一体,以体验历史、军事训练、活动竞技为形式,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素质能力。
2018年,田贵川参与夜行军,在月光下徒步三公里后,他明白了“行军”二字的分量:“每一步都在与历史对话,脚下的土地仿佛还回响着当年战士们的脚步声。”
值得一提,这种体验在2025年夏令营中也将得到延续,队员们将先后走过莞城、东城、厚街、清溪、黄江、大岭山等地,追寻东纵革命先烈足迹,在行走的红色课堂中实现沉浸式体验与自我教育。
军事元素始终是夏令营的核心特色,欧泽明回忆,2011年在火箭军营地住宿时,带队教官那句“回家了”让他困惑多年。
2011年,欧泽明参与“重走东纵路”夏令营活动
“为什么是说回家,是因为他们住在附近吗?”直到成为军人后,他才明白,那是对信仰归属的呼唤。欧泽明说,参与“重走东纵路”夏令营活动,深入了解东江纵队的历史后,他才更加懂得,这世上根本没有超人,“当年东江纵队的先辈们面对生存环境恶劣、武器装备不如敌人的困境,却依然顽强抗争到底,他们是超人吗?不,他们只是平凡的中国人。”
2007年,丁非参与“重走东纵路”夏令营活动
因为走进而理解,因为理解而深刻。丁非亦说,参加“重走东纵路”后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并对团结、坚持和担当有了新的认识,“和队友搀扶着完成行军竞赛的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东纵战士‘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团队与协作训练贯穿夏令营始终,施润婷回忆,当年夏令营定向越野中采用“核心决策+分工协作”模式进行,她所在的团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斩获第二名。这种合作方式也被她带入大学求学和工作中,“团队间的配合与智慧,至今仍是我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身体力行的全新演绎
在四位受访者眼中,东纵革命精神早已超越历史时空,成为指引人生的精神坐标。
丁非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东纵的“群众路线”紧密结合,“东纵战士为保护群众可以牺牲生命,我们守护旅客安全是职责所在。”自工作以来,丁非已先后获得全国铁道团委“春运立功竞赛优秀个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丁非为旅客解答困惑
欧泽明所在部队传承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精神,与当年的夏令营口号“一颗红心跟党走”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他回想起13年前的某个夜晚,18岁的他,躺在大岭山脚下武警某基地操场上的帐篷里看星星,而当年躺过的地方,成为了他之后十几年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地方之一,“理想照进现实,我亦如当初,践行最初的誓言,身体力行传播东纵革命精神火种,让东纵革命精神在继续传承下去。”
如今,站上讲台的施润婷,肩上有了一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把东纵革命精神传递给下一代,让更多年轻人懂得家国情怀与担当。”作为一名思政老师,她想和学生分享,重走东纵路,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的苦难,而是为了在历史中找到照亮未来的光。
“当你们走完这段路,或许会更清楚,今天的书包里装的不只是书本,更是一代人的接力棒;你们的脚步里,藏着的不只是青春的朝气,更是一个民族的远方。”施润婷如是说。
在各类专业大赛中崭露头角,田贵川在设计作品时始终遵循“功能性与精神性统一”原则,他从历史与传统中寻找艺术的新表达,作品《百年山房,余荫流芳》入编2024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岭南遗梦》入选第2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展出。
田贵川的作品《岭南遗梦》入选第2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展出
从军营到校园,从铁路卫士到人民教师,这些曾经的夏令营队员,如今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延续着东纵革命精神,让红色星火代代相传。
薪火相传的精神接力
“重走东纵路”夏令营不仅是历史的寻访,更是精神的传承,每一位参与者都在这里收获属于他们的“独家记忆”。时光流转,当新一代青少年的脚步声与八十余年前东江纵队战士的行军声在时空里重叠,新的故事又将从这里开始。
2025年5月19日,东莞“重走东纵路”系列活动启动,莞邑学子走进榴花公园
7月29日,2025年东莞市“重走东纵路”夏令营将正式开启,300名队员将开启他们的寻访之旅!
未来的某一天,当他们长大成人,或许会像丁非那样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像欧泽明那样穿上军装守护家国,像田贵川那样用专业能力传播红色文化,像施润婷那样站上讲台培育新人。
那时,他们一定会想起2025年的这个夏天,在大岭山的星空下、在沙角炮台的晨曦里,他们曾与历史对话,与先辈同行,在青春的赛道上,接过了属于自己的接力棒。这就是“重走东纵路”最动人的延续,也是莞邑大地红色血脉最鲜活的传承。
今年暑假,东莞以“1+N”,即1个市级主活动+N个镇街分活动形式,推出“重走东纵路”夏令营活动
一起来看四位受访者对即将踏上夏令营征程的学弟学妹的寄语:
【丁非】:
有句话是这么说:我们为什么要缅怀英雄?因为他们躺在这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站在这里。希望你们能学有所获、感有所悟,珍惜现在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人,为己,为不负前人,为不负韶华。
【欧泽明】:
用脚步去丈量历史,用心灵去感受先辈的温度,“重走东纵路”夏令营不是一场简单的军训,在这里,你们也许要经历肉体的锻炼,但是更可贵的是接受精神的洗礼,希望东纵革命精神的火炬能在你们这里继续传递下去。
【施润婷】:
希望大家能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参与到“重走东纵路”活动中,期待你们带着这段旅程的收获,在未来的发展里,“仰望星空”追梦、“脚踏实地”干事。
【田贵川】:
认真聆听每一个历史故事,仔细观察每一件文物,因为它们承载着东纵战士们的热血与忠诚;多和身边的同学交流感受,就像当年东纵战士们一样相互鼓励、共同战斗,收获友谊,将东纵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采写:南方+记者 黄婷
统筹:王慧
受访者、东莞市教育局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