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将如何应对?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7月25日,广州越秀区杨箕社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社区已迅速开展全面灭蚊工作,并提醒居民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为防控基孔肯雅热,广州将于7月26日至8月1日开展全市防蚊灭蚊攻坚行动周活动,号召病媒生物防制站动态储备不少于一个月用量的灭蚊药物,努力降低蚊媒密度,严防蚊媒传染病扩散。>>基孔肯雅热防治手册

7月25日下午,广州越秀区大塘街龙腾社区进行了集中灭蚊行动。 

7月25日下午,广州越秀区大塘街龙腾社区进行了集中灭蚊行动。 

在开展大消杀期间,广州越秀区大塘街除四害消毒管理站站长方杏华提醒,小区绿植繁茂,天台、楼道、花坛、下水道等地是重点喷洒区域,建议居民尽量关窗闭户,避免长时间吸入杀虫剂。

有三大症状之一者可到社区医院排查

7月25日,广州越秀区杨箕社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社区已迅速开展全面灭蚊工作。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皮疹,与登革热十分相似,但潜伏期更短、传播更快。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多数患者可自愈。

“基孔肯雅热潜伏期为1至12天。”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越秀区卫生监督所)主管医师陈土宏提醒市民,近期有过外出史并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尽快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排查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

7月25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信息表,全市目前共有13家定点收治医院,覆盖全市11个区,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矿泉院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广州市南沙区妇幼保健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储备不少于一个月用量的灭蚊药物

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在于灭成蚊、清积水和防叮咬。

7月26日至8月1日,广州将开展防蚊灭蚊攻坚行动周活动,努力降低蚊媒密度,严防蚊媒传染病扩散。

哪些地方容易滋生蚊虫?

广州提出,要聚焦房前屋后、垃圾中转站、闲置地块和管理盲点盲区等蚊虫孳生地,强化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动员家家户户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托幼机构、养老院、建筑工地、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等重点场所消杀频次和力度,从源头阻断疾病传播链。

“鉴于我市及周边城市的蚊媒传染病疫情形势,不排除在疫情高峰期出现卫生杀虫剂紧缺或涨价的可能。”广州市公卫委办公室强调,各区要加强人财物等后勤保障,指导街镇病媒生物防制站动态储备不少于一个月用量的灭蚊药物,配备与工作需要相匹配的灭蚊器械,确保在蚊虫高发期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

消杀期间建议居民关闭窗户

很快就是周末,在未来一周的消杀时间内,广州市民应如何配合工作?

小区绿植繁茂,天台、楼道、花坛、下水道等地均为重点消杀区域。“花丛草丛是容易藏蚊子的地方。”方杏华说,除了户外绿化带,室内也存在不少“蚊虫死角”,如楼梯底、灶台底、床底、杂物间等,都是蚊虫常见的滋生和栖息点,市民务必要加强清理和通风,切断蚊虫藏身之地。

“积水不清,灭蚊等于白忙。”她提醒,若积水没有及时清理,有一只蚊子继续产卵,便会有无数只虫子出来,因此居民要及时清理积水和杂物,才能更好阻断基孔肯雅热传播链。

居民最关心的是杀虫剂有没有毒?方杏华表示,目前使用的是高效低毒型杀虫剂,既能有效控制蚊虫,又在规范使用下对人体影响较小。

“在消杀期间,建议居民尽量关窗闭户,避免长时间吸入。”她提醒,居民使用蚊香、灭蚊液等产品,应注意通风和使用安全,尤其家中有老人、小孩或孕妇的,应避免在密闭空间里长时间熏蒸,熏完后至少通风半小时以上。

许多人可能是晚上才使用驱杀蚊产品,对此,越秀区大塘街龙腾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罗灿云特别提醒,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因此,清晨和傍晚是防范伊蚊叮咬的关键时段。居民可在此时段前提前使用防蚊产品,尽可能覆盖裸露皮肤,有效降低被叮咬风险,最大限度消灭活动蚊虫。

采写:南方+记者 厉思璇 黄锦辉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编辑 钟展锋 何雪峰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