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想要提质增效,就必须打破‘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式,要以产业‘链式’新效应推进农业发展。”新洲镇主要领导谈及镇的产业发展思路时说。
三面环山、中部平坦、气候温润、水资源丰富——这片曾以农业见长的土地,正立足一产、延伸二产、融合三产,深挖潜力做好“土特产”文章,谋划布局“一粒谷”“一颗荔枝”“一只鹅”“一份腊味”“一杯鸡山茶”“一瓶北桂水”“一坛黄酒”的“多个一”特色产业矩阵,全面触发乡村振兴产业“链式”新效应,推动传统农业大镇到现代产业强镇跨越,构建起多业态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逐步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新路。
立足基础优势,促集群化发展
谈及新洲特色农产品,不得不提的就是“新洲腊味”。新洲镇腊味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阳江乃至珠三角地区享有盛誉,已成功申报为省级腊味专业镇,获得市级“非遗”认证,并成立了阳江首个腊味生产发展协会,举办了三届腊味文化活动,2024年新洲腊味总产值5000多万元,产量超600吨。
让优势项目更强,新洲镇紧紧围绕“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战略思路,成功构建起多业态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既有大企业的顶天立地,也有众多中小企业的满天繁星。
在传统特色农业领域,阳江市一粒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努力成为标杆企业。该公司由本地创业青年冯思超创立,他精心种好每“一粒谷”,全力守护好百姓“碗中粮”,带动周边2000人次就业。现企业正积极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整合特色农业种植、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事体验教育等功能,着力打造“产—销—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
目前,新洲百香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里的“一个个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迎来丰收、陆续上市。该园是由阳江市华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大力推进超千亩百香果标准化管理,每年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00余人就业,有效实现联农带农惠农。
此外,总投资1.6亿元的汉龙海洋科技种鸽场、1000亩科技花生种植基地、蛋鸭生产基地等项目相继落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华璞宝红酒业有限公司传承市级非遗技艺,以酿造出一坛坛醇香黄酒,推进农特产品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推动科技赋能,促产学研融合
“以前种荔枝靠经验,现在靠科技。”种植户王大哥的感慨,道出了新洲镇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为擦亮新洲荔枝“金字招牌”,新洲镇积极与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成荔枝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选定优良品种高接换种和引进荔枝新品系“优株”实验试种,以点带面持续推进荔枝品种改良。今年“岭南荔香 阳东味道”阳东荔枝推介活动在该基地举行,通过搭建产销精准对接平台,助力“小荔枝”成就“大产业”。
在荔枝基地旁的阳江鹅种产业基地,同样注入了科技基因。2024年底,占地300亩的阳江鹅种业创新园正式投产,该园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省水禽健康养殖创新平台达成全方位产学研合作,探索“公司+基地+院校+农户”发展模式,以阳江鹅种业为核心,打造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配套系),逐步完善种鹅繁育、肉鹅养殖、预制菜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推动鹅种产业现代化发展。
在鸡山红茶种植与加工方面,科技的助力让鸡山茶滋味醇厚、香气悠长,具有别样芬芳。近年来,鸡山茶厂引进第六代全自动红茶绿茶生产线精准调控每一道制茶工序,打造1955平方米智能化洁净车间和160立方米冷链仓储锁住鲜灵茶韵。近日,新洲镇北桂村5283亩连片富硒土地被省科协天然富硒联合体认定为2024年度天然富硒土地地块之一,用富硒土地孕育出的北桂山泉水冲泡鸡山茶,硒元素与茶多酚的微妙反应和融合,既能提升味觉体验,更让产品自带“富硒”“地理标志”的双重价值,为产学研转化、品牌故事挖掘提供了扎实的自然基底。
为让农民真正掌握新技术,新洲镇定期开展科技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授课,内容涵盖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等多个领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农业而言更是如此。”新洲镇委副书记、镇长黄昌维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用科技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让农业既能‘接天线’对接前沿技术,又能‘接地气’服务农民实际需求。”
深挖资源禀赋,促多业态拓展
“以前愁种更愁卖,现在路子宽了!”这是新洲镇农户的共同感受。
销售渠道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新洲镇正紧扣美丽圩镇建设,打造美丽圩镇客厅、金桥商业街和农副产品推广中心,将设置特色农产品展示区、电商孵化区、物流配送区、销售区等,通过“体验式消费场景”全方位展示镇域优质农副产品的品质魅力,让圩镇留住乡愁,又能让农产品走出乡村。
为拓宽销售渠道,新洲镇还依托表竹村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以红色文旅引流,将军事拓展训练基地的体验式流量转化为农产品购买力,让游客在接受国防教育、参与军事训练的同时,自然接触、认同并购买本地农产品,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增量。
为保障销售渠道畅通,新洲镇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发挥镇商会政企沟通桥梁纽带作用,精心谋划成立镇企,通过统一标准、整合渠道、塑造品牌,让农产品从“零散输出”转向“体系化流通”,形成“销售旺—产业兴—农民富”的正向循环。
同时,新洲镇打出“电商+直供+外贸”组合拳,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当地的大米、新洲黄酒、腊味等特色产品正销往全国各地;荔枝今年成功上线碧桂园社区拼团网络,成功打开销路,让优质农产品不仅“种得好”,更能“卖得好”“卖得远”。
新洲镇生态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不仅让这片肥沃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新洲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生根、更多科技的广泛应用、更多渠道的全面打通,这片土地将孕育出更丰硕的成果。
撰文:赵强 陈倩彬 庞晶晶
图片:新洲镇政府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