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服务质效双升,多项经营指标逆势上扬、稳居全国第一。7月24日,广东银行业保险业2025年上半年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广东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披露了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发展情况。
全省银行业资产、负债、存贷款,保险业资产、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等规模指标持续稳居全国第一;
房地产“白名单”项目数、授信和落地金额全国第一;
AIC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等科技金融“三项试点”率先在广东全面落地;
科技保险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11万亿元,同比增长76%;
县域贷款规模超1.71万亿元,三年平均增速约12.29%。
一系列数据和改革动向,传递了明确信号和强劲信心——金融供给服务质效双升,加力加劲支持经济运行向好向优。
广东金融上半年数据成色如何?亮点何在?又透露出哪些信息?
支持经济运行向好向优
金融供给服务质效双升
上半年,关税战搅动全球经贸市场,外部形势波谲云诡,经济外向度高的广东首当其冲。4.2%的经济增速透露了广东经济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有力稳住经济大盘。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助力。面对国际经贸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广东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供给、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畅通资金循环,全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总体来看,广东金融供给总量稳中有进、主要规模指标继续领跑,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数据显示,广东全省银行业资产、负债、存贷款,保险业资产、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等规模指标持续稳居全国第一。
细看数据,亮点更多。
信贷方面,广东存贷款均实现同比多增,各项贷款余额29.23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2.1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5%、6.99%,增速均较一季度有所提高。同比、环比数据稳中有升,折射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韧性。
保险经营“逆势上扬”。截至6月末,广东保险业总资产2.6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6.36%;1-6月,保费收入4616亿元,同比增长5.53%。保险业总支出和保费收入的增长,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规模持续增长之外,结构的优化更是亮点。
广东金融半年报中,含“科”量很高,助力了广东科技型企业向“新”求“质”。上半年,AIC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等科技金融“三项试点”率先在广东全面落地。6月末,广东金融监管局全辖科技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227亿元;1-6月,科技保险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11万亿元,同比增长76%。
广东县域金融供给提速,助推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广东县域贷款规模超1.71万亿元,三年平均增速约12.29%。金融助力蓝色粮仓牧歌嘹亮,保险护航“蓝色粮仓”,保险业组建了海洋牧场保险共保体,横向扩大承保能力,1-6月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0.44亿元,支付赔款6764.22万元。信贷活水注入澎湃动能,6月末,现代化海洋牧场相关贷款余额501亿元,同比增长19.09%。
民营小微经济事关千家万户、千行百业,金融血脉充盈“毛细血管”。截至6月末,广东累计走访企业910万户,授信超47万户,发放贷款1.53万亿元,贷款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0.6个百分点。
受房地产下行影响,广东相关领域产业持续承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来自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不可少。会上透露,广东房地产“白名单”扩围增效,截至6月末已为1812个“白名单”项目提供授信10918.29亿元,落地8327.96亿元,项目数、授信金额及落地金额保持全国“三项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信贷稳中有增,透露市场信心有所提振。截至6月末,广东辖内房地产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高于全国;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7.30%、1.17%。
一系列数据映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提升,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金融供给服务质效双升。”黄海晖如是总结。他表示,广东推动金融政策与地区经济、财政、产业政策紧密协同,加力加劲支持经济运行向好向优。
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发力稳外贸、振内需
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仍存有效需求偏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挑战。面对巨大不确定性,广东金融做了什么?如何做到?
从数据看,广东金融“半年报”向上向好,金融成为稳外贸、振内需重要支撑力量。
上半年外贸大省广东“顶压前行”,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金融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与保障,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广东金融监管局辖内(下简称“辖内”)外贸企业贷款余额超1.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2.5%,为近2600家外贸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近100亿元。
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亚透露,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为上半年出了一系列“实招”:运用出口卖方信贷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加大对海外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支持。组合拳之下,6月末,该行累计投放外贸产业贷款占投放总额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
不确定性增加,需要保险保驾护航。广东出口贸易风险保障水平提升,1-6月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6213.15亿元,同比增长29.34%,服务企业3.2万家,年内赔付涉美案件金额超1500万美元。其中,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和专业优势,支持出口规模增长31.2%、服务支持客户增长33.3%、实现总承保金额增长27.3%、承保新业态和服务贸易增长48.4%。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金融是撬动消费升级的杠杆。数据显示,广东金融系统尽力满足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满足消费品“以旧换新”融资需求,辖内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1.3万亿元。
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袁京卫透露,公司紧抓旅游、节假日热点开展“焕新节”系列活动,发放免息券、利息折扣券等多元权益,累计服务139万客户,发放贷款1186.65万元;联合广东银联在云闪付APP上线“家电以旧换新”专属优惠,累计发放贷款超330万元。
“半年稳”后力争“全年好”
建设科技支行“反内卷”
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广东正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有效需求、提振信心预期,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半年稳”基础上力争实现“全年好”。
黄海晖表示,广东金融将统筹推进促发展、强监管、防风险,以广东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持久动能。作为银行深耕科技金融的桥头堡,广东正规范建设一批制度科学、管理专业、指标领先的科技支行,并在24日上午,同步召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支行建设动员大会。
金融业“内卷化”由来已久,广东存在低价、同质、无序竞争问题。上半年,广东金融重拳整治行业乱象,包括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内卷式”竞争负面清单,指导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等。
系列努力取得了进展。今年以来,银行业净息差降幅有所收窄,保险“报行合一”显效,银保业务手续费及佣金规模较2024年同期压降5%。
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当天,广东发布《广东银行业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2025版)》,从八个方面,提出倡导性条款和禁止性条款,同时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内卷式”竞争负面清单。
对于如何助力广东经济从“半年稳”走向“全年好”,各家机构也透露了下一步的举措。
“科技保险政策支持有待加强、发展模式有待创新、机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广东人保财险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旭表示,接下来,广东人保财险将继续聚焦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风险保障,保障科技攻关任务研发连续性,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众卜则表示,积极助力外贸企业抢抓“窗口期”,帮助企业抢时间、稳市场。
为了抵御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灾害,广东保险业主动跨前、密切协作、守牢底线,引导更多资源保障民生。上半年,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在车险领域构建全周期防灾减灾体系,在非车险和农险领域利用科技赋能快速响应。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郁宝玉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防汛救灾机制,创新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金融工作至关重要,广东金融业将延续向优向好态势,以高质量转型发展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黎华联 陈颖 张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