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四大主题,见证精彩蝶变!“十五运看广东·活力向汕45载”采风活动圆满收官

南方日报 南方+

7月15日至18日,借力十五运群众赛事女子篮球项目在汕举办的契机,一支由中央、广东省市及境外媒体组成的采风团开展了“十五运看广东·活力向汕45载”主题行程。

四天时间里,采风团马不停蹄,足迹跨越汕头四区一县,展开了一场对特区45载发展成就的全景扫描。他们深度解码汕头以科技创新重塑产业格局的生动实践,探寻这座向海而生、向新而行的活力之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勃发的新质生产力密码。

1

 看产业 

特色产业焕新 锻造发展硬实力

汕头产业的筋骨,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愈发强健。

走进“中国玩具之都”澄海区,魔域文化的智能车间颠覆认知:发丝十分之一精度的模具、日产超2万个魔方的全自动生产线、零基础也能快速还原的AI智能魔方系统,彰显着传统产业“老树新枝”的旺盛生命力。企业垂直整合魔方全产业链,构建研发、制造、分销、培训及赛事运营的产业生态,持续引领产品迭代与全球魔方运动风潮。

在潮南区,一场绿色革命正在印染行业上演。汕头潮南产业园区引入“六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纺织印染、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热电联产、固废处理协同发力,将企业“废料”转化为新项目“资源”。入园企业实现“三提三降”:生产效率提高1/4、年均产能翻番、亩产值提高5倍,水电气消耗则降低30%以上。广东圣达安等企业车间内工人挥汗赶订单的繁忙景象,正是产业提质增效的生动注脚。

南澳岛的山海之间,体旅融合激活了海岛新动能。国家级卡丁车营地内,面朝南海的520米国际赛道银链般盘绕。营地负责人许越翀介绍,这里叠加赛车、直升机观光、研学场景,“旺季日接待游客超3000人”,为传统滨海游注入澎湃的山地活力基因。青澳湾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浪条件,不仅成为“泳者天堂”,更跃升国内瞩目的冲浪胜地,连续承办全国冲浪锦标赛等高端赛事,吸引国家队集训,让专业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

青澳湾不仅是“泳者天堂”,更是国内瞩目的“新发现冲浪胜地”。  南方+ 谢嘉龙 拍摄

青澳湾不仅是“泳者天堂”,更是国内瞩目的“新发现冲浪胜地”。  南方+ 谢嘉龙 拍摄

 看文化 

在地文化破壁 滋养城乡新灵魂

文化的厚度,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注入独特韵味与持久魅力。

潮南区成田镇上盐村,“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的故里正焕发新生机。村内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其“四点金”祖居,运用全息投影打造“跨越百年的电影课堂”;邻近民居被改建为“百年潮影馆”,梳理展示潮汕影人百年史;电影文化广场、胶片步道等设施,共同构筑起沉浸式的“电影文化村”。依托这一文旅IP,上盐村深化“媒体+生活”场景创新,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样板。

在汕头市区,本地茶饮品牌成川茶店正掀起一场工夫茶非遗的“破壁实验”。其打造的“工夫茶随行装——英歌舞系列”,斩获“汕头十大城市礼物”称号。产品以国家级非遗“潮汕英歌舞”为魂,将震撼的鼓点与人物神韵提炼为动感几何线条。更突破性采用可降解蔗浆材质,通过食品级安全认证,以创新环保理念重新定义工夫茶体验。“双层防烫设计,让工夫茶突破场景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地道潮汕茶韵。”创始人陈虎川阐释其革新理念。6年孵化10家门店、60万用户,成川茶店以全产业链诠释着“新茶饮+在地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成川茶店创始人陈虎川为媒体采风团讲解潮茶理念。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成川茶店创始人陈虎川为媒体采风团讲解潮茶理念。  南方+ 蔡沚彦 拍摄

南澳县云澳镇赤石湾畔,一座171平方米的渔业文化展厅,成为海洋文化“活态传承”的窗口。展厅以“因海而生”“赁海而市”“守海而新”等八大板块,通过老照片、珍贵实物、视频图像及模拟场景,立体呈现云澳渔业的历史变迁、技术革新与生态保护新理念。南澳县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林敬福表示,这里让原生态渔业文化“活”起来,映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邃理念,为和美乡村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

未来

新技术新动能 澎湃向新驱动力

以科技为笔,汕头正奋力书写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答卷。

在汕头同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清屏幕上,二维球场模型与球员动态栩栩如生,与现实赛事精准同步。“高峰时可同时处理1300场全球赛事数据。”项目总监陈岳强边操作边介绍。公司深耕足篮球数据服务超20年,覆盖全球近105个国家和地区,其AI系统不仅能解析战术短板,更能预判运动损伤风险,堪称深度学习的“数字教练”。这家曾服务里约奥运会的企业,如今依托汕头与悉尼双研发中心,并与汕头高新区、浙江大学携手,推动体育大数据在校园智慧体育领域落地生根。

同行科技负责人向采风团介绍智能体育系统。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同行科技负责人向采风团介绍智能体育系统。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汕头实验室)内,科创动能奔涌不息。其搭建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2025年上半年机时便高达58124.03小时,服务9家企业及5家高校院所。仪器共享的“一租”“一借”,促成了多个协同创新项目:孵化企业墨格微流开发出全球首台模块化超声微反应器;方锂科技推动方酸锂补锂剂从理论走向产品,将储能电池寿命提升至少50%。目前实验室已成功孵化10家企业,持续为汕头科学城建设蓄能。

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和胃整肠丸、“五环牌”红花油等家喻户晓的产品旁,一款皮肤科新药CKBA承载着百亿期望。“对药企,创新是生命线。”董事长郑汉杰强调。泰恩康自主研发的这款治疗白癜风1.1类创新药,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即将启动Ⅲ期,有望填补国内空白。企业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双轨布局原创药与“首仿”药,在皮肤病自免用药等新领域锐意拓展,彰显潮汕企业将前沿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的使命感。

从数据赋能体育竞技的同行科技,到变废为宝的潮南印染园区;从唤醒百年光影记忆的上盐村,到让工夫茶破壁新生的成川茶店;从孕育全球首创设备的省实验室,到挑战百亿新药市场的泰恩康——四天跨越四区一县,采风团触摸到的,是汕头经济特区45载向新而行的强劲脉搏。

 相关 

“十五运看广东·活力向汕45载”媒体采风线路

▷7月15日 数字蓝海 潮玩竞技

同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魔域文化有限公司

▷7月16日 山海胜景 冲浪胜地

南澳国家级卡丁车营地—云澳渔业文化馆—青澳湾—九溪澳村

▷7月17日 人文荟萃 镇村焕彩

成田上盐电影文化村—龙岭高架活力空间—潮南纺织科技产业园

▷7月18日 开拓赛道 特区蝶变

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川茶店

■一线视角

自媒体人镜头下的汕头蝶变

让更多养在深闺的乡村IP被看见

“这趟采风,彻底刷新了我对家乡的认知。”澄海青年陈蔚栋一边翻看手机里五天采风积累的素材,一边感慨道。这位刚从饶平山区支教归来的自媒体人,跟随媒体采风团穿梭汕头四区一县后,不仅亲眼见证了特区45年来的产业蝶变,更对自己的自媒体道路有了新的思考。

“作为澄海人,我原以为对家乡的玩具产业已十分熟悉。”采风首日,踏进魔域文化的智能车间,当看到AI系统指导零基础玩家还原魔方时,陈蔚栋才意识到,家乡的产业升级远超想象。此后在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接触尖端设备、在泰恩康医药了解百亿级创新药研发,更颠覆了他对本地企业的认知。

“汕头很多企业像隐形冠军,技术实力雄厚却鲜为人知,或声名远扬却少有人知它来自汕头。”陈蔚栋认为,讲好本土企业的故事对塑造城市名片至关重要。

两年支教经历,让陈蔚栋对乡村资源盘活格外敏感。在南澳岛九溪澳村,老校舍改造的民宿让他眼前一亮。“山区学校生源减少,闲置校舍能否借鉴这种模式?”他向记者分享想法,若能将空置空间转化为文旅载体,既能保留乡土记忆,又能为村民增收。

还有潮南区龙岭高架桥下的“活力空间”则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城里“见缝插针”利用桥下空间建球场;农村地广人稀,或许可以反向思维,打造“小而精”的疗愈空间。在他看来,农村淳朴的人文氛围在当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本就是稀缺资源,乡村振兴不仅是“一村一品”,还要“一村一景”。“发展农庄体验或精神疗养,或许是条新路。”

采风途中,陈蔚栋的镜头始终聚焦“小而美”的振兴实践。成川茶店将潮汕黄皮、雷岭荔枝融入新茶饮,用创意打开农产品销路;南澳“彩虹海”养殖浮球变身网红打卡点,让传统渔业焕发新机。“这些案例证明,农产品深加工与场景创新,能有效带动游客‘因味寻源’。”他计划未来将自媒体创作方向转向乡村振兴,用镜头记录潮汕农产品的蝶变之旅,让更多“养在深闺”的乡村IP被看见。

在陈蔚栋看来,自媒体人应成为乡土故事的“翻译者”,希望更多本地创作者能把汕头的产业新事、乡村新景传得更远。

■人物

归乡创业者许越翀:

冲刺文旅赛道 提升汕头知名度

“在广州总觉得漂着,回汕头才踩到实地。”2014年,许越翀结束广州的打工生涯回到汕头,先后创立服装加盟店和家居生活品牌。2023年,他的朋友,曾获得环塔拉力赛冠军的潮汕赛车手沈伟健邀请他加入南澳卡丁车营地项目,担当企业顾问。

“当时我连卡丁车是什么都看不明白。”许越翀坦言,最初他对赛车运营毫无经验。但南澳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他看到了机遇。“南澳不缺游客流量,缺的是深度体验载体,而卡丁车能有效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作为项目最后加入的合伙人,许越翀和朋友一起组成团队,投入建设520米国际标准赛道,引进荷兰进口的精确至千分之一秒的计时系统,将营地定位为专业体育与文旅融合的平台。

媒体采风团参观卡丁车团队表演。  南方+ 谢嘉龙,蔡沚彦,谢嘉龙 拍摄

媒体采风团参观卡丁车团队表演。  南方+ 谢嘉龙,蔡沚彦,谢嘉龙 拍摄

2023年5月20日,项目团队精心策划了一场情侣活动,却意外遭遇了暴雨。“所有布展被摧毁,只有两对情侣来报名参加。”许越翀回忆道,“即便如此,我们团队全程陪着他们体验卡丁车,大家玩得非常尽兴。”

这次意外让他亲身体会到卡丁车带来的强烈互动乐趣和娱乐价值:“这也让我更坚定了看法,文旅和体育深度结合潜力巨大,关键在于创造能深度吸引人参与的互动体验。”

运营数据印证了转型方向,今年暑期营地日接待游客数超过3000人次。“我们提供的不只是娱乐,是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许越翀介绍,营地也开发青少年赛车体验项目,并联动直升机观光项目打造“海陆空”立体体验。

互动性提升不仅是南澳文旅的特点,也成为汕头文旅发展的新趋势。在许越翀看来,整个汕头正经历从观光到深度体验的升级转型。“就像小公园的英歌舞、南澳的民宿集群,都需要深度参与感。”

如今,汕头正通过提升大众参与度来夯实文旅产业基础。许越翀认为,提高参与度的前提是提升大众认知度。“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媒体聚焦汕头的产业更新与文旅新貌,通过采风活动,通过专业的媒体镜头,让大众更好地认识今日汕头。”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谢嘉龙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编辑 肖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