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助力,小网袋编织“百千万工程”大文章

南方+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韶关乐昌市两江镇果蔬网袋加工厂内机器轰鸣,敞亮的车间里,6名村民正娴熟地操作设备,雪白的果蔬网袋如溪流般从生产线奔涌而出。此刻,站在车间门口凝视这一切的正是这个工厂的缔造者——市、镇人大代表丘新强。他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中,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根据本地实际,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为乡村产业振兴寻找突破口。

代表之责

从果蔬网袋里掘出振兴路

丘新强在一次代表走访时,看到果园中果农们正忙碌地将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套上网袋。看到这一幕,他深深地被刺痛了。经了解得知,这些轻巧的网袋,都是从外地购入。每个网袋的价格虽低,但在本地及周边地区需求量比较大,积少成多,导致成本高。当果实和蔬菜“穿”上这层“防护衣”时,一是保护果实蔬菜免受伤害,二是提升果实蔬菜的包装档次。彼时,“百千万工程”的战鼓正擂响,核心便是做强县域经济、壮大镇域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身为人大代表,丘新强敏锐地察觉一个发展机遇,创办果蔬网袋加工厂,一方面帮助果农菜农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解决部分村民就业。果蔬网袋,这个看似微小的环节,或许能成为两江镇融入“百千万工程”宏大叙事的坚实支点。

创业维艰

闯关夺隘织就“家门口”就业网

蓝图虽美,落地却荆棘丛生。资金是首道难关。丘新强毅然押上全部积蓄,仍杯水车薪。他顶着压力,无数次奔走于银行与镇政府之间,阐述该项目对“百千万工程”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的实践意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镇“百千万工程”专项扶持政策的助力下,启动资金终于到位。

技术关同样难啃。初期产品良率低,丘新强带着骨干团队日夜泡在车间,反复调试设备、改良工艺。“村里办厂能行吗?”“这网袋真有人要?”面对村民的质疑,丘新强依托普乐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村民恳谈会,掰着指头算经济账、就业账,描绘工厂对接“百千万工程”产业布局、服务县域农业产业链的清晰蓝图,信心如春风般渐渐吹散疑虑的阴云。

“薪”火燎原

小车间点燃镇域经济新引擎

当机器终于欢快地稳定运转,果蔬网袋加工厂这艘承载着“百千万工程”期盼与村民生计的小船正式启航。该厂提供了十多个就业岗位,让一部分果农、留守妇女能就近工作,家中又多了一份安稳的收入来源。已悄然间成了稳固果园经济的新支柱,为果园经济的根脉注入一股活力。果蔬网袋加工厂的意义远不止于解决十多个岗位。它如同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激活了镇域产业发展的层层涟漪。工厂的正常运转,极大提振了本地果农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有了坚固可靠的“护身符”,两江镇水果的损耗率显著降低,品质提升,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销路。同时,也成长为连接上下游的关键节点,也为九峰、两江、梅花、云岩、庆云等镇的果蔬种植户降低果蔬包装成本,拉动了本地原料供应、物流运输等相关配套服务的兴起,一条围绕本地优势农产品的微循环产业链条正悄然成型。这间扎根乡土的小厂,成为了两江镇落实“百千万工程”、培育镇域特色产业、提升联城带村能力的一个鲜活注脚。

代表初心

根植乡土,实干作答“百千万”

如今的两江镇果蔬网袋加工厂,车间明亮洁净,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专注而熟练。丘新强的身影依旧活跃其中,或查看生产细节,或与工人交流。工厂自2024年6月建成投产以来,累计生产果蔬网袋已逾千万只,主要服务周边数十个水果合作社和果蔬种植大户,十多个家庭因此有了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人大代表丘新强语气坚定地表示“人大代表,根在乡土,责在富民。响应‘百千万工程’,不是喊口号,是要扎扎实实找到能撬动一方水土发展的支点,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让乡镇真正强起来、富起来。”他从一颗忧民之心萌发的想法,到克服万难落地的厂房,再到多个家庭生计的坚实依靠,果蔬网袋加工厂的故事是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生动缩影。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何银财

编辑 杨韬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