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封面 | 汕头潮南产业园区:一个产业园区的绿色转型

南方日报 南方+

一条条生产线马力开足,一套套布匹成品等待装车运输……盛夏7月,暑热来袭,但在汕头潮南产业园区,一批批印染企业奋战第三季度的热情丝毫不减。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厚实、特色鲜明,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加工起步,经过40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市总产值最高、产业链配套齐全的工业门类。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放眼整个汕头,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变得有章可循,涌现一批逐“绿”向新的案例。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潮南区近年来主动拥抱绿色变革,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补链升级。位于练江之畔、占地超3700亩的潮南产业园区,近年来通过全产业链的生态化重构,构建了“源头管控—过程治理—资源循环”的立体化环境治理体系,书写了纺织印染行业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汕头潮南产业园区构建了“源头管控-过程治理-资源循环”的立体化环境治理体系。

汕头潮南产业园区构建了“源头管控-过程治理-资源循环”的立体化环境治理体系。

9  受访者供图

夏日的练江,空气清新,江水如碧,白鹭在低空盘旋。晨练的老人们坐在江畔的亭子里,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谈论着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江水黑臭,过路都要捂鼻子;如今江面澄澈,白鹭常来做客,我晚饭后都会带孙子到这里散步。”

练江的治污之路,是一条民生之路、幸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练江沿岸印染工厂林立,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无序排放,让流域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污染严重。如今,从“掩鼻而走”到“坐亭赏景”、从“避之不及”到“流连忘返”,个中之变还得从2018年说起。

2018年,广东打响了河流污染防治攻坚战。汕头抓住中央环保督察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契机,强力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汕头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包干练江流域内污染最严重的支流,带头驻点办公、巡河调研,深入治污一线督导工作。

推动流域印染企业“弃污进园”,是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关键一环。同在2018年,汕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坚决“关、停、并、转”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潮南区强力整治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印染企业,保留127家印染企业进入潮南产业园区。

2020年3月起,经过技术改造、智慧管控等措施,符合相关标准的印染企业陆续迁入园区。整个园区实行生产集聚发展、污染统一治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减污降碳和节约成本共赢。

污水设施完善、河道清污清障、印染园区建成……随着这场治污攻坚战深入推进,练江“水清河晏”重新照进现实,成功实现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的蝶变。

2  受访者供图

乌黑的印染废水从各个印染企业车间排污管道中流过,进入污水处理厂,经几道工序后就变成清澈明亮的再生水;热滚滚的蒸汽经由蒸汽管输送到各栋厂房蒸汽间,为印染企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热力供应保障……这是汕头潮南产业园区变废为宝的日常。

在实现印染废水高效处理、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汕头潮南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以纺织印染、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热电联产、固废处理与资源化于一体的“六位一体”循环经济产业治理模式,破解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污水治理环保难题。

汕头潮南产业园区以“六位一体”循环经济产业治理模式,破解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污水治理环保难题。

汕头潮南产业园区以“六位一体”循环经济产业治理模式,破解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污水治理环保难题。

“这一模式推动前端能源供应与后端废水废气固废处理形成闭环,有效控制污水、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园区运营方汕头信环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立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现减污的同时,企业产能等也得到大幅提升。与入园前相比,印染企业入园投产后基本实现“三提三降”,即生产效率提高1/4、年均产能翻番、亩产值提高5倍、水电汽消耗量降低30%以上。

“集中治污的模式,令企业环保治污压力大大减少!”园区办公室副主任黄根沐高兴地说,企业入驻园区后,少了污水处理环节的顾虑,环保责任风险也减少了许多。随着园区进一步扩容,这一模式产生的效益更加明显,将推动园区向建设“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科技创新”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迈进。

■一线实践

 龙头企业起舞 

 产业绿色转型提速 

绿色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在汕头,龙头企业起舞,带动产业绿色转型正成为汕头纺织业绿色转型的亮丽色彩。

走进潮南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汕头市鼎泰丰实业有限公司车间,一个先进的多级热能回收系统正高速运转。该系统将园区统一供应的蒸汽分成三级使用,总蒸汽用量可节约大概30%。

鼎泰丰研发中心。

鼎泰丰研发中心。

拥有“国家绿色工厂”称号的鼎泰丰,不仅在节省蒸汽上下足功夫,还通过平幅前处理设备,提高工业用水利用水平。“用平幅前处理技术,基本上前处理废水接近零排放。”鼎泰丰技术总监田剑介绍,今年6月,该公司还对AR大红的后处理进行工艺优化,每吨布用水从70吨降到35吨,整体降低50%。

印染企业“废料”正蝶变为新项目“资源”,变废为宝焕发新生机。鼎泰丰还投资了6亿多元实施高端功能性面料的绿色印染智能工厂项目,引进新型水洗机、定型机和染缸等设备,在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的基础上,生产效率提高了近20%,进一步赋能绿色化智慧工厂建设。

无独有偶,广东圣达安实业有限公司引进新型高速纺卷绕设备和德国精密设备,配套国内新型双腔纺丝生产线,产能比常规纺丝设备提高30%,能耗下降15%。

圣达安生产车间。

圣达安生产车间。

工业领域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主战场。潮南区以“五新一升级”为抓手,通过导入“新”产业、拓宽“新”投入、引导“新”入园、开辟“新”市场、支持“新”研发,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改造升级,助推工业向“新”突围。

文/图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张伟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编辑 肖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