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南海区里水镇迅速响应,多措并举。通过召开防控动员会议、组织全员培训学习“布雷图指数”,并充分发挥“三级党建网格”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里水广泛号召党员、干部、志愿者、企业职工等各界力量参与防控,争分夺秒开展灭蚊防病行动,全力织密全民参与的蚊媒传染病“防控网”。
7月22日,南海区委常委黄智斌、区政协副主席陈志刚及里水镇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多个村(社区)开展直联工作,实地了解蚊媒孳生地分布及防控难点,并带头清理积水容器。
此时,一场全民参与的蚊媒传染病防控行动仍正在里水扎实推进中。
里水广泛号召党员、干部、志愿者、企业职工等各界力量参与防控。
精准部署,全员培训
利用“布雷图指数”为施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7月21日举行的里水镇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余海生明确要求:“做好管人、管指数两件事,要让里水所有党政领导,中层干部,村(社区)干部都成为‘布雷图指数’检测员。”他强调,要善用这一关键指标工具,引导居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改善生活环境。同步开展翻盆倒罐清理积水行动,对各类积水容器做到“应收尽收、应弃尽弃”。
7月22日,一场覆盖全镇的蚊媒传染病防控与蚊媒监测知识线上培训会迅速展开。全镇40个村(社区)干部、挂钩办人员、党员骨干等齐聚各分会场,系统学习“布雷图指数”监测方法。
“布雷图指数”是评估某一区域内蚊媒密度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估传播风险的核心指标,反映了平均每检查100户住宅,所能发现的带有伊蚊(传播登革热等病毒的主要蚊种)幼虫或蛹的积水容器数量。
如何用好“布雷图指数”?监测人员需深入居民区,系统检查各类潜在的蚊虫孳生“温床”,做好“查、教、记”三个步骤。“查”指的是从室内外闲置的瓶罐、废弃轮胎、堵塞的沟渠,到房前屋后花盆托盘、储水容器,不放过任何可能积水的角落。“教”即教育群众开展健康教育,明确提醒每家每户防控蚊媒疾病要做好防蚊、灭蚊、清积水三件事。“记”就是每发现一处有蚊幼孳生的阳性积水容器,都需按类型、位置仔细记录,做好入户登记台账。最终,依据公式计算出该区域的“布雷图指数”,为精准防控提供关键决策依据。
机制保障,迅速行动
全民参与共建绿色健康家园
培训结束后,40个村(社区)闻令而动,迅速投入入户监测、清积水、通沟渠、清垃圾、药物消杀等工作中。党员、干部、志愿者等防控力量与时间赛跑、与蚊虫较量,全力以赴阻断基孔肯雅热传播链。
“花盆底托存水了吗?”“闲置瓶罐清理了吗?”“水生植物定期换水了吗?”在出租屋、闲置屋等地,里水镇党委书记邓秀娟一行细致检查阳台、天台、厨房、卫生间等角落,一边动手清理积水,一边向居民耐心科普。
在人员调配上,里水深化“爱家卫生行动三带头”工作指引,并充分发挥了“三级党建网格”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并为全镇党员干部划出了清晰的责任线和行动表:书记领航带头讲好“爱家卫生”主题课:各级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必须“深学一层”掌握防控核心知识与科学方法,并“讲好一课”面向骨干队伍进行主题宣讲,确保知识传递“对象全覆盖”;干部下沉带头访:依托“党建三级网格+双报到”机制,攻坚期间集中力量下沉,开展“特殊家访”。入户遵循“三步走”:查积水,无遗漏;教三事(防、灭、清);贴标识,馈问题。
此外,党员要带头,亮身份、作表率,践行“护家清隐患”承诺;要做到党群同心,深化环境整治,做好,“搬家式”清洁,“驱蚊式”绿化,“长效化”维护,共建绿美健康家园。
值得注意的是,在防疫关键时刻,里水白岗社区棠溪经济社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表决,全体股东代表与党员一致举手同意,在既有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框架内,增设了“蚊媒传染病防控”专项考核条款,配套建立了强有力的“奖惩联动”机制:对防控成效显著的片区或个人予以激励,对落实不力、问题反复者则明确责任追究。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精准防控蚊媒传染病构筑了坚实的常态化屏障,也提升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可持续性,有力保障社区公共卫生安全和居民健康福祉。里水镇各村(社区)、各经济社纷纷行动起来,陆续组织召开股东和党员会议,商议及表决防疫特殊时期的奖惩机制,目前,已有超过10个村(社区)通过表决。
采写:南方+记者 陈雪婷
通讯员 里宣
里宣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