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行动、科技赋能,顺德织密蚊媒传染病防控网

南方+

7月23日,全省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在佛山召开。会议指出,顺德区要抓住疫情集中的有利形势,集中力量遏制疫情扩散。

近期,面对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压力,顺德全区上下总动员,部门、镇街、村居、企业协同发力,党员、医护人员、志愿者、群众齐心行动,以精准防控+暖心服务+长效治理的组合拳,凝聚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共同守好健康防线。

党群同心

全民总动员织密防控网

“您好,这是防蚊手册,阳台的积水记得清一清。” 在陈村镇大都村,村委第一时间联系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一支包含村干部、志愿者、30余名医护人员在内的团队迅速集结,有条不紊开展入户排查清理工作,一边清理蚊虫孳生地,一边讲解防控知识。这是顺德党建引领的生动场景:大都村主动联系党组织联建单位,医院迅速响应支援,党群同心拧成一股绳。

这样的合力在顺德处处可见。截至7月22日,顺德区镇村三级累计动员10.2万人次党员干部群众下沉一线投身疫情防控工作,58个单位党组织通过“双报到”深入村居,7600余人次参与消杀、清积水、入户宣传等。

顺德全域、全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顺宣供图

顺德全域、全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顺宣供图

在党群同心的氛围里,社会各界纷纷“搭把手”、动起来。陈村镇绀现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志愿者自发熬235杯消暑凉茶,挨个送到了防疫一线工作人员手中,“天气太热了,喝口茶降降温!”还有企业送来西瓜、清凉饮料。不少物业企业还免费派发蚊香、驱蚊液,把防蚊物资送到居民手上。

北滘的“熟人动员”更显巧思。北滘社区、三桂村等村居发挥“熟人”作用,让村(居)股东、村(居)民代表带头行动,深入冷巷僻角,精准消除蚊蚴孳生温床。就这样,一家带动另一家,直至带动整条村,很快,冷巷僻角的废旧容器被搬空,坑洼地面被填平,曾经的卫生死角变得敞亮起来。

青年力量也在涌动。顺德团区委的志愿者招募令发出后,不少青年志愿者第一时间报名。“暑假没什么事,帮着做点实事。”而像这样的青年志愿者高达4500多人次。在300多场志愿服务中,有的给老人讲防蚊知识,有的帮住户清积水,身穿志愿服的他们成了街头巷尾最鲜活的色彩。

与此同时,顺德十镇街商协会更掀起了捐资捐物热潮,25万、29万、45万元……从现金支票到消暑物资到消杀设备,他们用实际行动筑牢防控后盾。

4079人次专业力量

筑牢健康防线

自疫情发生以来,顺德卫健系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投身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去。卫健领导班子靠前指挥,制定相关救治应急预案、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小组,从病例收治到流调入户,全链条明确分工,确保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顺德累计已抽调医务人员5批次4079人次奔赴各镇街,将专业人力重点投放至监测任务重、历史病例多、环境复杂的区域,展开精准救治和防护。

这批专业力量涵盖了病媒生物监测采样员、流行病学调查员、消杀技术指导及健康宣教专员等多个专业领域。他们通过“传帮带”或“结对子”,提升基层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作战的立体防控网络。

医院资源下沉至一线,支援入户清理、宣传等工作。  陈宣供图

医院资源下沉至一线,支援入户清理、宣传等工作。  陈宣供图

疫情发生后,来自顺德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医护人员闻令而动,组成了多支防疫队伍。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感染科专家,也有刚入职的年轻护士;既有曾在抗疫一线奋战的老将,也有主动请缨的“00后”新兵,深入乐从、北滘、陈村等村居开展入户防蚊检查。他们手持消杀设备走街串巷,逐户排查积水容器,还为村民现场看诊,反复叮嘱:“如果出现关节疼痛加剧或皮疹扩散,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即便是在高温的户外,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岗位。在顺德各街道灭蚊行动中,消杀队员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在烈日下连续作业数小时。汗水顺着防护面罩滑落,身上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但他们依然尽职尽责地完成了每一个消杀环节。

后方的收治同样高效。在顺德区卫健局指导调配下,各收治医院协同联动,全力收治,提升效率,以迅速扩容,保障收治床位;以流程再造,实现高效收治转诊,力争共同打赢这场蚊媒传染病防治战。

科技赋能

精准排查让隐患无所遁形

“无人机准备起飞,重点查闲置屋天台。”陈村镇花城社区,伴随着一台台无人机升空,屏幕上,闲置屋的天台、阳台清晰显现。某户天台的旧浴缸积了水,另一户阳台的泡沫箱里藏着小水洼,这些人工难触及的角落,都被无人机一一锁定。

这是顺德“人防+技防”的防控智慧。针对闲置屋多、人工排查难的问题,不少社区采用无人机航拍巡检,对天台、花园等区域全方位扫描,精准识别积水容器、低洼积水点,让排查效率跃升。

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为顺德疫情防控提供硬支撑。陈宣供图

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为顺德疫情防控提供硬支撑。陈宣供图

科技的力量不止于此。面对疫情扩散初期数据分散、决策滞后的困境,顺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的邢樑带头组建数据团队,创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成功构建疫情风险动态热力图。大屏幕上,红、橙、黄、绿、蓝五色标注着全区各村居风险等级,疫情风险实现分级可视化。

此外,利用顺德无人机项目“空地一体”智能监测体系,顺德政数局发挥7×24小时无人机指挥调度中心、高精度影像采集系统等资源作用,配合疾控部门安排无人机对疫情重点区域进行低空航拍。

截至7月21日,顺德累计派出无人机飞行27架次,生成126张高分辨率图像,智能识别48处楼顶积水、卫生死角等隐患点,为后续精准消杀提供了科学依据。

凝聚共识

携起手来共护家园

“防疫经费及整治措施,全票通过!” 北滘林头社区与西海村率先行动,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林头社区以100%的表决率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林头社区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及《关于清理房前屋后公共空间杂物及微改造项目预算》两项表决,共投入230万元专项预算,显著改善社区公共卫生环境。

西海村则以98.65%的表决率审议并通过了实施《西海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公约》表决,通过“整治+引导”组合措施,整改违规种植及家禽散养问题,加强宣传教育、群防群治。“环境好了,蚊子没地方待,这钱花得值。”不少村民打心底认同。

防范蚊媒传染病,不仅要行动,更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顺德从基层自治角度切入,破解防控难题。

陈村全镇各村居就积极发挥首创精神,不断拿出接地气、有实效的“土办法”“新点子”,破解一线防控的难点问题,凝聚起全民防控共识力量。

本土志愿服务队主动加入。陈宣供图

本土志愿服务队主动加入。陈宣供图

其中,将眼光放得更远,陈村把闲置区域的改造和成效维护视为长效之策。庄头村荒废多年的“野猪林”曾是蚊虫乐园,如今推土机轰鸣、工人正平整土地,在大规模人居环境整治后,这里将变身庄头村文旅产业示范基地。“不仅清了蚊虫窝,还能搞产业,一举两得。”村民们围着规划图,眼里满是期待。

暖心服务更是让疫情防控充满了温度。“来测个血,看完电影再走!”近日,陈村镇仙涌村人民会场设立了免费抽血检测点,同步还安排了电影放映活动,村民们主动参与检测的积极性更高了。“这样的检测,我们乐意来。”一位村民笑着说。

暖心服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提升了蚊媒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当陈村仙涌村把检测点搬进会场,同步放电影吸引村民配合检测时,不少夏令营“小手拉大手”活动更发挥了作用,孩子们带动家长,共同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共同参与村居防蚊灭蚊行动,家校联动共同抗疫。

群策群力之下,截至7月22日,顺德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累计检查209个村居、排查蚊媒孳生地24033个,已整改23507个,整改率达97.81%。全区排查蚊媒孳生地24033个,整改率97.81%;清理约8221处卫生黑点,清扫面积约48.86万平方米,清运生活垃圾约3904.68吨。

从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村居的脚步到“点亮”科技的眼睛,从村规民约的自发约束到家家户户形成自觉,顺德正通过全域联动、精准施策,织密蚊媒传染病防控网。

当前,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进入高发期,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顺德呼吁广大市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以孳生地清除和成蚊灭杀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中来,用实际行动保护自己及家人健康。

下附顺德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单:

顺德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单。  顺卫健供图

顺德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单。  顺卫健供图

撰文:张艳青

阅读更多:

台风退场蚊患升?顺德基孔肯雅热防控十问十答来了

编辑 黄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