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兼职送外卖,到底行不行?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静子

利用闲暇时间兼职送外卖,这一件再平常不过的身边事,却因骑手的特殊身份而在舆论场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近日,四川遂宁的孙先生依据单位下发的规定——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通知,第一时间递交相关申请,经单位批准同意后开启“第二职业”。他表示,“每天下班后送外卖三个小时,感觉‘像打游戏做任务’一样快乐!”

然而,与“快乐地送外卖”相伴随的,是一浪接一浪的争议声。

支持者认为“凭双手赚钱没毛病”“公职人员下班不‘躺平’值得赞”,反对者则担忧“是否会影响主责主业”“是否会给公职人员大搞副业‘开口子’”。面对公众质疑,当地纪委工作人员最新表态,称“后续情况建议以官方通报为准”。

客观讲,舆论对公职人员从事经营活动的担忧有一定道理。

“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企业的票子”,是坊间对党政干部违规兼职的形象写照。尽管送外卖这类经营性活动被不少公职单位允许,但其营利属性却引起了部分公众的高度警觉,反对者的担忧正在于此。

那公职人员送外卖应该“一路绿灯”吗?这得法律法规“说了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公职人员开展副业需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副业性质综合判定。

总的来看,公职人员并非完全不能从事副业,但为避免利益冲突,不得从事与职权相关的营利活动,不得因兼职疲劳或时间冲突等影响本职工作;从兼职程序看,公职人员务必向工作单位报备有关情况,并获得其批准与同意。

像送外卖、跑滴滴等体力劳动,投稿赚稿费,自媒体运营等,只要合乎这些条件,也未尝不可。此前,针对网友提问“公务员利用周末时间送外卖是否违纪”,扬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也回复称“原则上不构成违反党的纪律”。

从实践看也有先例,比如,当时为公务员身份的《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就通过版税收入数千万元。

一句话,并非所有兼职都踩“红线”,但所有兼职都应守“底线”。

编辑 卓佩仪
校对 叶剑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