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麒麟李园在炎炎夏日中迎来丰收盛景。圆润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村民们穿梭林间,娴熟采摘着成熟的李子,丰收的喜悦随清甜果香在果树林弥漫。
面对回访的封开县纪检监察干部,果园负责人感慨道:“政府部门真是帮了大忙!不仅协调农技专家指导种植技术,还牵线电商平台打开销路。”
封开麒麟李在夏日迎来丰收盛景。 受访者 供图
深入基层一线
纪委监委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麒麟李是肇庆封开县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和市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有关要求,将“一鸡一猪三棵树”作为重点农业产业发展,借助电商平台走向全国,认可度持续攀升,已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目前,该县种植麒麟李面积达1.17万亩,2025年预计总产量1.94万吨,产值达2亿元,成为众多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也是封开的农业“金名片”。
封开县种植麒麟李面积达1.17万亩,2025年预计总产量达1.94万吨。 受访者 供图
封开县纪委监委将护航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监督重点,指导渔涝镇纪委聚焦麒麟李种植、产品销售、品牌推广等重点环节,通过深入企业走访、倾听村民心声,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精准发现并推动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以有力监督保障麒麟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沉走访
打通竞争和营销难题
此前,渔涝镇纪委干部在下沉走访时,发现众多种植户在线上销售中面临着激烈竞争和营销难题。
了解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后,渔涝镇纪委督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优化销售渠道与拓展市场、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并做好农村电商与数字乡村建设、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等工作的衔接,借助“互联网+”销售模式,鼓励村民创建或借助网上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切实保障村民增收致富。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渔涝镇连续三年举办封开麒麟李采摘文化旅游节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助力封开特色农产品营销推广,促进产销对接和资源汇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第三届封开县麒麟李采摘活动现场。 受访者 供图
“早些年麒麟李收获后,要骑着摩托车到附近其他镇圩的农贸市场摆摊售卖,价格低、费人力。”村民黎楚飞说起麒麟李销售环节的变化深有感触。他介绍,如今,县镇两级政府早早谋划部署,直播网红和各个平台直接进驻果园,麒麟李“不愁卖”。
“我们的产品销售搭建了线上、线下全渠道体系,今年互联网销售大幅上升,网络直播带货带给了我们可观的收益。”渔涝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市场的销售反馈,利用互联网掌握第一手信息,指导后方再开发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贴身监督”、靠前服务
“送技下乡”提升品质
麒麟李产业涉及种植、加工、研发、仓储、物流、市场等多个环节,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跟进服务。
封开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贴身监督”优势,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工作的监督力度,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转变作风、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针对部分种植户反映的如何科学追肥、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渔涝镇纪委及时跟进,督促镇农业农村办等部门组织农技人员“送技下乡”,对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麒麟李产量和品质逐渐提升。
此外,渔涝镇纪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简化审批流程,集中受理麒麟李产业链各类经营主体相关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现了“一门全办、一窗通办、一次办好”,并通过开展“服务企业直通车”活动,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聚焦收购环节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侵害村民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延伸“李”经济
实现农文旅可持续发展
“现在的乡村旅游太棒了,我们很享受采摘的乐趣,明年等李子成熟了,我们还会再来。”游客王先生带着家人体验采摘活动后感慨道。
如何延伸“李”经济,实现农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封开县纪委监委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文旅项目实施、景区环境保护、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农文旅产业发展一线,督促属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打通困扰、制约农文旅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渔涝镇依托特色“李”产业,构建起多元融合的丰富业态,打造出春赏花、夏品果、秋眺云海和冬观冰景的特色观光采摘模式,增强游客互动体验,使“麒麟李”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成为农文旅发展新亮点。同时,通过修缮产业路,着力完善停车场、住宿、餐饮、厕所等服务设施,不断提升“硬环境”配套设施。
每年3月,麒麟山上一片片雪白的李花迎春绽放,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观赏。在麒麟李园里,李花树下,游客们拍照留念,享受着春游的乐趣。栽李树、赏李花、摘李果……“李经济”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推进器”,让渔涝镇焕发出更多新的生机,也为村民带来更多更长久的收益。
渔涝镇依托麒麟山独特的四季风光,深度融合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元素,整合该镇深厚的红色文化、状元文化资源,融合开发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红色教育、健康养生等多种功能的全产业链型,打造成“目光所至,都是‘李’”的产业布局,形成“家的方向,都是‘李’”的文化氛围,擦亮“封字号”农业品牌,不断书写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画卷。
“农文旅产业关乎民生福祉,监督护航必须贯穿始终。”封开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监督+服务”模式,围绕“摘李+研学”“摘李+红色游”等新兴业态,紧盯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服务提升等关键环节,以精准监督推动“李资源”转化为“经济源”,助力乡村振兴一路繁花。
南方+记者 刘舜欣
通讯员 谭朗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