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改前沿 | 科技“黑盒子”帮桃农捉虫!“深圳帮扶”勃发乡村新质生产力

粤改粤好
+订阅

晨光熹微,连平县上坪镇万亩鹰嘴蜜桃林蒸腾着露气如今正是收获的时期。桃农谢叔掏出手机点开微信小程序,查看“黑盒子”传来的图片信息,“这个设备可以拍到所有虫子的照片,我们根据这个照片再‘对症下药’。”

谢叔说的“黑盒子”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研发的鹰嘴蜜桃成熟期虫情监测系统。“能够帮助桃农精准识别虫害,减少农药使用,提高蜜桃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基因组所研究员刘伟说。

基因组所研发的便捷式性诱虫情测报仪能够自动识别害虫种类并传送到农户手机上。

近年来,深圳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市及惠州3县展开横向对口帮扶协作。深圳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优势,将一系列高科技农业技术及专家团队引入帮扶地,发布《深圳市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培育大批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带动帮扶地农业现代化。

如今,深圳的科技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帮扶地区的田间、山岭、城市、生活中,绘就出一幅幅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图景。

无人机翻山,AI下田

重塑传统农业基因

“轰!”大疆T70农业无人机掠过乌岽山千米茶山,吊运着百斤茶青稳稳落至山脚。00后返乡青年韦镇辉抹了把汗,“过去背茶下山40分钟,现在几分钟搞定,省时省力,最大程度保留茶叶鲜度与香气。”韦镇辉感叹。在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潮州不少茶山都用上了无人机,大大提升了茶叶采摘和运输的效率。

在河源东源县,搭载双目视觉雷达的无人机,实现复杂地形的自动绕障与精准施药,将农药喷洒效率提升5倍以上。“无人机不仅载茶青,还能送午饭,喷药、施肥、吊运样样精通。”

“我们前方有队伍,当地需要什么,都能协调深圳企业、科研机构对接,实现精准帮扶。”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河源市的其他地区,类似的科技应用遍地开花。基因组所将生物育种技术引入河源特色农业,如针对连平县鹰嘴蜜桃品种退化问题,刘伟团队开发的虫情监测系统及实蝇防控产品已为60余种植大户降低虫害损失超30%,如在惠州惠东县推广的优质高产水稻“中深1号”,在台风“山竹”侵袭中展现出卓越抗逆性,赢得农户高度认可。2025年春耕期间,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为农户带去抗病虫害的“深爱系列”番茄种子,并通过远程连线专家解决番薯病虫害防治难题,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

在果园里,随处可见农业科技产品。

科技渗透更在细微处生根。在河源紫金县,腾讯开发的AI助手“小耕”和“腾讯元宝”已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数字顾问”。这些智能工具部署在“村级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中,能精准解答“青梅叶斑病咋治?”“水稻生病生虫,农药怎么配比?”等农业技术问题,甚至可提供百香果滞销的直播促销方案。

村民正在学习如何使用AI助手。

据悉,这套系统以方言友好型交互设计突破农村数字鸿沟,目前覆盖全国8.1万个村庄,惠及1621万村民。在腾讯“耕耘者振兴计划”支持下,河源200余名村干部率先接受AI工具培训,并将知识带回村庄开设“给乡亲们的第一堂AI工具课”,使科技创新真正“扎根田间”。紫金县中坝镇良庄村支书黄伟明感慨:“有了‘小耕’和‘腾讯元宝’,村民学习农业知识、销售农产品都方便了许多,普通话不标准也不再是沟通的障碍。”

超充站进山,反向飞地

产业协作破壁生长

2023年以来,深圳先后选派2轮共计790名干部常驻对口帮扶地市县镇村,安排帮扶资金超100亿元,大力支持对口地区高质量发展。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深圳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帮助对口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上,共同规划建设4个市级产业合作园区、23个县级特色产业园区,引导900余家企业到对口地区设立企业、投资兴业,落地200余个百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委托+代工”“生产+服务”等跨区域协作模式;联合开展招商引资超100场,新引进超亿元项目26个;合作创设总规模25亿元的园区产业基金,推动“深圳创投日”走进对口地区,助力对口地区企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4个市级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58.44亿元、增加值86.54亿元,23个县级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46.80亿元、增加值329.65亿元。深圳-河源、深圳-汕尾2个市级结对关系及南山区-濠江区等8个县级结对关系获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考核“优秀”等次。

今年年初,深河产业合作园区2个重大项目落成——深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揭牌,园区内的交通要道“纵十路”同期通车。园区里,智能硬件ODM龙头华勤技术的TWS耳机生产线高速运转。“年产能3600万台,深圳帮扶资金帮我们打通纵十路运输动脉。”园区负责人指着沙盘介绍,总投资1000亿元的深河科技园已在江东新区启动,首批11个项目将新增2万个岗位。

深河产业合作园区纵十路。

产业协作的“破壁”实验还在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上演。“我们研发在深圳,生产在龙川,成本降三成!”谱汇智能科技负责人指着一款环境监测传感器说。这处“反向飞地”聚集8家深河企业,瑞邦智能装备公司借力深圳研发团队,将高速模切机市占率提至70%。

此外,深圳将建设“超充之城”的经验与标准系统引入河源、潮州,为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河源首座“深圳标准”超充站采用华为液冷大功率超充技术,充电功率达480KW以上,实现“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与普通快充相比,该技术节约60%充电时间,市民袁先生感叹:“去了趟洗手间回来,已经充到60%,能跑300多公里”,真切体验了“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深圳速度。据悉,该站运营半年来充电总量达12.42万度,服务超4242车次,优惠期服务费低至0.1元/度,让河源市民享受到高效实惠的充电服务。

潮州游客旅游服务中心超充站则位于潮州古城旅游景点,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潮州指挥部(简称“深潮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引进华为数字能源液冷超充技术,打造湘桥区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一张网项目。

截至今年3月,深圳协同推动对口地区建设充电站150座、充电桩5676个。在潮州古城景区,深圳帮扶建设的超充站有效缓解了旅游旺季新能源车充电难题,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潮州游客旅游服务中心北关停车场超充站。资料图片

少年进村寨,创客返乡

人才活水润泽沃土

“我们建议用历史剧本杀和角色扮演还原客家围屋故事”“可以开发‘花灯研学套餐’带动文旅经济”“绘制详细茶产业基地产销流程图”……在河源市连平县,一群来自深圳市的少年少女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五天以来的所见所思。

近期,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以教育为纽带,创新实施“‘山河守望,南山少年迈步振兴路’——2025年南山区对口帮扶连平交流活动”,组织全区21所中小学400多名师生分6批走进南山对口帮扶的河源市连平县。学生们在连平南山产业园调研动漫科技企业,在富乐村养殖场探索智慧农业,在金溪农发公司研究现代化种植技术。

深圳市南山区学子前往连平调研。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人才培育作为科技帮扶的核心环节,力求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

2024年1月31日,深圳在潮州设立了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的首个乡村振兴技能工作站——潮州湘桥站点,通过资源整合,搭建了深圳福田和潮州湘桥职业技能培训共联共建平台,打造具有潮州特色的家政服务品牌。依托该平台,两地联合开展中式烹调、新媒体电商等41场实战培训,3920人次参训者职业技能显著提升。

深潮产业合作园区所在的潮州市凤泉湖高新区。

此外,深圳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还不断引进深圳企业,在帮扶地积极探索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在河源万绿湖景区,深圳助力打造的粤东西北首个“湖泊+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于2025年“五一”假期正式运营,3条低空观光航线开启旅游新体验,预计将建设6个飞行基地,构建水空联动产业生态。在汕头,深圳—汕头数字创意产业基地、濠江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建设,将分别发展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电子商务、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检验检测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粤东外贸产业向数字化、集约化、工贸一体化方向转型升级,为两地产业协作走深走实再添新动能。在潮州饶平,来自深圳市江贸工贸有限公司、华发冰雪世界项目等4家企业选派的文旅达人,带着丰富经验与创新思维与当地深度对接,围绕研学旅游线路开发、IP项目打造、室内冰雪项目引进等展开洽谈,为饶平文旅产业带来全新思路。在汕尾,海洋经济闯出新业态,全国首个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华润江牡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成功,依托深圳科技力量,中广核全球单体最大、全球抗台风能力最强的风雨融合桁架式网箱平台“伏羲一号”正式投运。

事实上,从田间地头的AI助手到高精度的农业无人机,从超充网络到基因育种,深圳的科技创新已全方位融入帮扶地产业发展链条。华勤技术、鼎峰·华芯等企业的落户,更标志着帮扶地正从传统农业县向“科技+生态”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

随着深圳对口帮扶工作的推进,“深圳帮扶模式”将持续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帮扶协作提供示范,展现科技创新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

【来源】南方农村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