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剪纸”,禅城青少年解锁非遗传承新创意

南方+

当红纸剪成的荔枝图案慢慢“苏醒”,红润的果实和翠绿的枝叶,在AI工具的“魔法”下,逐渐“动”起来,青少年学员们都惊叹不已,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AI技术的融合,竟能绽放出如此迷人的光彩。

日前,2025年禅城区“青春骄阳”暑期青少年文化系列活动之“非遗+AI”艺术实验室在禅城区文化馆举行。约60名青少年学员在剪纸传承人和AI导师的指导下,创作剪纸作品,运用AI技术进行创意创新,开展非遗图案设计。

小朋友们聆听老师讲解剪纸技法。卢浩能 摄

小朋友们聆听老师讲解剪纸技法。卢浩能 摄

此次活动融合了2025年“南粤情·文旅行”广东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以及“我和AI的N种可能”等主题,还邀请佛山市版权保护协会讲师讲解AI创作的版权保护知识,解锁艺术创作中的版权保护密码,让佛山剪纸绽放更迷人的光彩。

纸间乾坤,刀下生花,佛山剪纸是非遗“宝藏”中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传统文化艺术。在“非遗+AI”艺术实验室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广东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邓燕平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非遗课堂。

现场,邓燕平深入讲解了佛山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及风格特点,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画图,再配合精准剪裁,呈现精美的纹样。课堂上,孩子们稚嫩的小手随着剪刀飞舞,荔枝、蝴蝶、小鸟、鱼儿等充满童真童趣的剪纸图案跃然纸上。

荔枝、蝴蝶、小鸟、鱼儿等充满童真童趣的剪纸图案跃然纸上。卢浩能 摄

荔枝、蝴蝶、小鸟、鱼儿等充满童真童趣的剪纸图案跃然纸上。卢浩能 摄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AI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引发广泛讨论。虽然AI技术可以使佛山剪纸的内容题材和创作形式创新发展,但版权问题不容忽视。活动现场邀请了佛山市版权保护协会讲师黄文静讲解在使用AI工具进行创作时,需要关注的版权保护知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增强学员的版权意识。

解决版权方面的难题后,AI如何爆改非遗剪纸,让其更加“出圈”,让更多年轻一代爱上这门技艺呢?活动邀请了高校特聘人工智能老师李冬名使用AI工具进行非遗图案设计。老师对AI大模型、AI设计工具等进行介绍,给学员科普AI在创意设计中的应用后,重点训练学员编写有效的AI指令技巧,让学员学会精准表达设计需求,以自己的剪纸作品为基础,获取理想的AI生成剪纸动图。

当指令输入,青少年学员按下鼠标,一幅幅原本静态的剪纸图案瞬间“活”起来:荔枝如在树梢,蝴蝶翩翩起舞、小鸟展翅飞翔、鱼儿欢快畅游……由剪纸图案创作出的视频画面帧帧唯美动人,活灵活现,不仅保留了佛山剪纸的精美细腻,还巧妙地融入了学员的风格和情感元素。看到自己的剪纸图案“大变身”,孩子们都兴奋极了,“这是根据我的剪纸图案,设计出来的动图,想不到非遗也可以这么酷!”

小朋友展示剪纸作品。通讯员供图

“新技术+老手艺”的结合,为传统非遗剪纸的传承与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主办方表示,AI技术的介入为佛山剪纸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通过活动,让青少年掌握运用AI技术中的版权知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剪纸艺术,帮助他们获取创作灵感,探索更多AI技术在非遗保护和创新中的应用,让传统优秀文化永不过时,让“千年佛山,烟火岭南”焕发出蓬勃生机。

采写:南方+记者 卢浩能

通讯员:谭敏诗

二维码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