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盛夏七月,发展正酣。
在广州全市上下以“二次创业”的奋进姿态,全力拼经济、坚决保安全、聚力提品质的关键阶段,黄埔区联和街道交出一份“小街道大作为”的年中答卷:经济展现韧性,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支撑工业稳步增长;安全防线筑牢,守护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品质持续升级,优化绿美生态与宜居环境,增强区域吸引力。
联和街的实践,是对三大任务协同推进的基层探索。即日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推出“联和街年中观察·拼经济 保安全 提品质”系列报道,解码这条街道如何在有限空间释放无限潜能。首篇聚焦“拼经济”,看联和向新求变锻造硬实力,敬请垂注!
在广州科学城,51.6平方公里的联和街,正以超乎想象的密度迸发着经济活力。
这里汇聚超2万家商事主体,1894家规上企业,是经济强街的重要支撑。
翻开联和街的经济“半年报”,一组硬核数据勾勒出其作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经济重要支柱的坚实地位:
工业支撑有力。314家规上工业企业是核心支柱,实现总产值848亿元,其中街道直接服务的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8.5亿元,增长6.87%。
投资聚焦实体。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3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比九成、同比增长超40%,彰显对实体经济的坚定信心和长远布局。
消费展现韧性。687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收385.8亿元,同比增长5.91%;44家限上零售企业完成销售额160.1亿元,同比增长19.51%; 72家限上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实现12.9亿元,同比增长9.23%,展现内需市场的潜力与韧性。
创新生态活跃。该街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13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持续领跑全区;更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37家(占全区47.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家(占全区49.4%)。今年该街新申报“小巨人”企业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总数有望突破100家,构建起从“幼苗”到“参天大树”的完整创新梯队,创新生态活力十足。
“四大主要行业经济总量均稳居全区首位。”黄埔区联和街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该区多年精心培育形成的绿色能源、新型显示、新材料、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构成了街道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产业动能:集群聚力,创新引领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顶天立地”,也离不开新兴力量的“开天辟地”。
联和街的产业版图上,新质生产力正多点开花,释放巨大能量。
在新型显示领域,广州源动智慧体育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智能健身设备领域的翘楚,坚持“自有品牌+ODM”双轨并行。2023-2024年,其瞄准运动医学蓝海,推出专业训练与康复设备新系列。通过跨境电商与大客户深度合作,加速全球化布局,成功实现市场破局,其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效率惊人。
集成电路产业则上演着“中国芯”的突围战。广州汉源微电子封装材料有限公司的故事,是核心技术攻坚的缩影。该公司凭借两项核心专利的预成形焊料涂覆技术,成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产品性能跃居国际先进水平。
高端装备的“智”高点上,中科开创(广州)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高比例研发投入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深耕智能巡检机器人、灵巧作业机器人和AI感知终端领域。这些“钢铁哨兵”广泛应用于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安全,成为产业升级的“守护者”。其高新技术与专精特新“双料”身份,印证了创新实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爆点”十分瞩目。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锚定智慧城市核心技术,在智能传感节点开发与GIS数据可视化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而广东七号智算技术有限公司则敏锐把握国家“算力是新质生产力关键因素”的战略导向。其构建的高性能“算网一体”平台,有效填补了行业算力缺口,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基座”。
广东省药检所。
“检验检测是产业的‘火眼金睛’,也是联和的隐形优势。”该负责人介绍,辖区内汇聚了105家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全区近50%,其中,通标标准技术服务(SGS)、欧陆科技集团(Eurofins)、莱茵技术(TüV Rheinland)等6家国际检验检测认证(TIC)行业前十强企业在此设立分支机构,与广东省检验检测集团、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等权威机构形成合力,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对接国际标准、获取市场准入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底座。
汽车消费成为亮点。小米、比亚迪、特斯拉等6大品牌交付中心相继落地,累计培育8家规上汽车零售企业。小米汽车交付中心上半年即实现销售额超20亿元,同比飙升553%,成为新消费浪潮的弄潮儿。
项目牵引:精准招商,积蓄后劲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联和街创新构建“班子牵头+科室联动+园区兜底”三级招商体系,凝聚全员招商强大合力,上半年签约注册优质项目45个,其中36个投资额超500万元、13个超千万元,并成功引进2个5亿元级龙头项目,形成了“龙头引领、中坚强劲、小微活跃”的梯度分布,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联和聚焦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商贸三大主导产业精准发力,预计将为辖区带来15.5亿元新增投资。
此外,该街建立“落地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梯度机制,推动先聚智能制造等8个产业链项目落地,12个潜在升规项目蓄势待发,其中3个工业项目预计全年新增产值1.7亿元。
黄陂东创广场。
近期,鹏瑞利集团高端医养综合体项目落户联和街东创广场,项目总投资5亿元,规划面积7.6万平方米,计划打造含2000张床位的国际化康养社区。其核心亮点在于创新引入外商独资康复医院,整合失智照护、专业护理服务,实现真正医养融合。
依托鹏瑞利全球资源,该项目将引入国际先进医疗技术与管理经验,借势广州科学城区位与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打造大湾区全周期康养新标杆。
“拼经济,既要看当下‘形’,更要谋未来‘势’。”联和街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半年数据时表示,“我们将继续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招引高质量项目上攻坚发力,让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为全区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联和力量。”
服务支撑:优化环境,厚植沃土
经济数据的攀升,背后是营商沃土的持续深耕。联和街深谙此道,将服务作为拼经济的“关键一招”,今年新增市场主体9702户,占全区增量的四分之一。
梯度培育,精准滴灌“育苗圃”。立足创新中小企业集聚优势,构建“发现-培育-申报-成长”全周期培育机制。上半年,该街道联合区、市工信部门密集开展专精特新申报辅导、“进阶小巨人”培育等专项活动15场,为330家企业提供清单化、个性化指导。紧抓第七批国家级“小巨人”申报窗口期,全程“保姆式”跟进指导54家企业完善申报材料,申报数量与质量创历史新高。
诉求响应,闭环高效“解难题”。精心打造线上“7×24小时云上服务厅”与线下“企业会客厅”双服务品牌,构建分级分类诉求响应机制。对载体推荐、政策咨询等街道权限事项,实行“就地直办”,立等可取;对产线审批、用地规划等需上级协调事项,实施“闭环跟办”,全程追踪直至解决。今年以来累计高效解决企业各类诉求300条,有效带动相关企业产值增长超12.5亿元。
银企对接活动。
智慧政务,触手可及“零距离”。持续深化力麒产业园政务服务站示范效应,将“政务服务站+自助服务终端”模式推广至国际企业孵化器等6个重点产业园区,实现政务服务一体机全覆盖。企业足不出园即可享受53个高频事项“视频办”、200余类涉企服务“自助办”,平均办理时效较传统窗口提升60%以上,企业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
智力赋能,前瞻引领“指方向”。“联和论坛”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上半年围绕数字化转型、融资对接等企业关切,举办专题活动13场。更邀请粤开证券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专家,开展“联瞻宏略・和创未来”等主题讲座,为企业洞察趋势、把握机遇、明确战略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机器轰鸣,从政务服务大厅的高效便捷到国际医养项目的蓝图落地,联和街以“新”提“质”、以“服”促“兴”,正在用一条条上扬的经济曲线,为广州拼出经济新天地提供宝贵的基层样本。
更多阅读:
采写:南方+记者 刘珊
设计:招凤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