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大学超越老牌名校?要看清投档最低排位的“门道”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7月19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25年普通高考本科批次投档情况。许多人注意到,不少广东的新兴大学、合办大学的投档最低分和最低排位直追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这样的“龙头”综合性大学,甚至有超越之势。

例如,今年6月刚刚获批设立的大湾区大学,首年招收本科生,物理类投档最低分为622分,只比中山大学低6分,跟华南理工大学投档最低分齐平,还超过了暨南大学(591分)、深圳大学(594分)等广东头部高校。

大湾区大学。

大湾区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省外高校广东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内地香港合作办学高校也是如此,前者物理类投档最低分为662分,后者物理类投档最低分为616分。

这是为何?这种情况是否意味着这些新兴大学、合作办学高校成“黑马”,追平甚至超过中大、华工、暨大、深大等名校?

其实不然。高校投档最低分和排位的涨落,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对高校的认可度,但不可忽视的是,有一个影响排位的关键因素,那就是投档数。投档数多了,分数线或者说投档最低排位自然就会下降。

道理很简单:如A高校在广东投档2000人,B高校投档20个人,如果PK投档最低排位,就相当于是拿投档B高校的第20名去跟投档A高校的第2000名相比,并不具备可比性。

不难看出,上述中大、华工、暨大、深大等综合性大学,投档数都比较大,而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新兴大学、合办大学,在广东的招生规模都较小。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拿在广东的物理类投档人数来看,中山大学为2500人、华工为2793人、深圳大学为3107人、暨南大学为1754人;而大湾区大学在广东投档80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投档62人。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非中外合作办学),其在广东的物理类投档最低分比中大高出34分,但其在广东投档数仅为332人,远低于中大。

除了投档数外,还有一个影响投档最低排位的相关因素,那就是专业组的设置。

道理同样很简单:综合性大学招生的专业多而广,而新兴大学、合办大学往往只开设少数几个招生专业,如果这几个招生专业恰好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热门专业,吸引了优秀生源报考,那他们的投档最低分数,是与综合性大学的较为“冷门”专业进行对比,自然也会排位更高一些。

代表性的案例是南方科技大学。建校以来,南方科技大学一直采用综合评价录取模式。今年,南科大首次面向广东、山东、浙江三个省份增设高考普通批次录取。

在广东,南科大面向物理类考生仅开设人工智能专业(非中外合作办学),录取22人,投档最低分652分,比中大要高出24分,引人注目。

还有一点值得指出,新兴大学往往以研究型为特点,对于有志于科研的考生,有着不错的吸引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投档最低分数和排位。

最后总结一下,虽然投档最低分数和排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高校在考生心目中的认可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高校的办学成效,但也要看清楚数据下的“门道”,不同“赛道”的高校不能简单地拿来比较。

南方+记者 李秀婷

编辑 王露纯 彭正子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