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赋美于瓷”实践团队应光德镇人才驿站邀请再次走进大埔,就“大埔陶瓷数字博物馆”建设与大埔县博物馆、大埔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及部分陶瓷企业开展调研对接与数字化素材采集活动。大埔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榆昌会见了团队师生代表,并就博物馆上线后的运维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规划建议。
在光德镇召开需求对接推进会议。
“大埔陶瓷数字博物馆”是由光德镇人才驿站、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赋美于瓷”团队首倡,与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合作建设的乡村传统技艺类虚拟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光德陶瓷烧制技艺”为主要内容,分“青花瓷脉”“器作星辰”“掌中山河”“瓷玩俱乐部”四个虚拟展厅,分别展示大埔陶瓷的文化、器型、工艺与创新之美。
团队与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对接数字博物馆展陈内容。
虚拟数字博物馆外形设计效果图。
驿站专家团队首先探访了位于光德镇澄坑村的陶瓷古道遗址,拍摄记录了约有百年历史的古道凉亭“九一亭”的现存遗迹,拜访本地制瓷世家、工艺美术大师等历史见证人,通过摄录口述历史的方式,为充实“青花瓷脉”中光德展厅的陶瓷人生活丰富了史料佐证。
团队向当地村民请教陶瓷古道的通行情况。
团队辨认古道凉亭“九一亭”的碑刻铭文。
在大埔县博物馆,团队参观了“粤东瓷都”陶瓷主题展厅,对博物馆部分陶瓷藏品进行了拍摄记录,并就“大埔陶瓷数字博物馆”需要县博物馆提供的学术支持与藏品采集支持进行了交流,双方一致同意未来在博物馆实体藏品数字化与史料互通方面加深合作与沟通。
团队参观大埔县博物馆。
在大埔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大埔县人社局副局长刘志达介绍了县人才驿站“柔性引才”的各项措施、“免费梅州”优惠政策及与高校的项目合作情况。团队现场演示了“大埔陶瓷数字博物馆”各虚拟展厅。他表示,希望团队继续在人才驿站引才聚才机制下,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吸引更多大学生投入大埔陶瓷产业创新中,为大埔陶瓷传统产业转型注入更多新潮、鲜活的新动能。
团队核对陶瓷产品图文简介信息。
此外,团队还赴广东富大陶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梅州市亮鑫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采集了企业陶瓷代表作品数字化素材,为数字博物馆提供造型纹样数据库底层数据资料。
团队指导老师李俊副教授代表学校与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
“赋美于瓷”团队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23年组建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省级重点团队。团队应邀进驻人才驿站以来,光德镇协助解决交通住宿、场地导览、收集志书材料等实际困难,陪同深入田间地头为企业把脉问诊。借助高校在超高清视频拍摄、微纪录片制作、企业形象与代表作品新媒体推广、研学线路与课程研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聚焦大埔陶瓷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出海的全路径史料挖掘与影像记录,通过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搭建虚拟数字博物馆并全网传播,可全面提升大埔陶瓷的文化附加值。未来数字博物馆还将集成数字展陈与在线交易功能,实现将数字博物馆从初期“文化展示”转化为企业“产品销售”的功能转型。项目将为高校与政府搭台共同助力乡村非遗产业化抱团转型,并提供长效运维服务开拓新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南方+记者 马吉池
通讯员 罗文燕 刘文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