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街道五沙社区探索志愿服务赋能基层治理新路径

在大良

近年来,大良街道五沙社区紧抓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契机,以广大居民的需求作为服务“切入点”,以全年龄段志愿服务作为实施“支撑点”,以项目的持续巩固作为成果“着眼点”,探索出“党建引领、志愿先行、成果共享”的治理新路径,为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注入了强劲动能。

先锋引领

党群合力扮靓社区环境

年初,社区党委即制定年度《五沙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实施计划》,通过科学规划,为全年志愿服务项目的有序落地锚定了方向。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红色引擎”驱动志愿服务新实践。广大党员率先垂范,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行动之中,让党徽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熠熠生辉,以志愿服务“小支点”撬动社区蝶变“大动能”:植绿成景,2025年党群合力再添绿意,合计栽植了2100余株树木,绘就了社区靓丽的绿色名片;“门庭”争艳,“最美门庭”评选活动反响热烈,成功吸引一百多名居民和商户踊跃参与,打造了人居环境提升的“新样板”;旧貌焕新,社区在职党员积极开展老旧房屋粉刷洁美行动,以“大手拉小手”的温情模式,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家园“扮靓焕新”。如今,行走在大良街道五沙社区,巷陌掩映翠微间,道路整洁有序,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青春赋能

学子参与绘就社区新颜

大良街道五沙社区创新奖教奖学机制,将社区教育奖励金的发放与参与志愿服务的质效挂钩,吸引在读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投身社区治理,推动青年从“旁观者”向“共建者”角色转变,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充分凝聚青年力量。社区根据学生们的特长精准设岗,精心打造艺术墙绘、体育教育、新媒体制作等服务板块,为学子们搭建施展才华、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在丰富多样的志愿岗位上,青年学子们将青春的热情与智慧凝结于笔尖,赋予公共空间以艺术气息,累计为社区美化墙绘面积超4600平方米,以及为社区长者开设太极养生操、八段锦课程,新年期间在康乐中心开展春联义写活动,暑期参与协助职工子女夏令营、日常社区落户巡查等。自制度设立以来至今近一年的时间,五沙社区的青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4800余小时,青年学子们用点滴的行动和服务,汇聚了温暖社区的力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朝气蓬勃与担当作为。

银发生辉

银龄有为织密善治之网

大良街道五沙社区将养老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全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维养老服务体系。依托社区的3个康乐中心阵地,让长者在安享晚年中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凝聚“银龄力量”,织就社区治理“善治画卷”。在五沙社区党委的带领下,长者志愿者牵头成立了“护村队”,他们与社工、志愿者一道,躬身力行,美化家园,巧手“微”改社区闲置边角地,通过“见缝插针”式的空间微改造,打造一个个“口袋公园”,将闲置地变身“共享客厅”。此外,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宣传、环境维护、民意调研等志愿活动,步履不停,用脚步丈量社区,成为社区治理的“银发先锋”。自2024年1月成立以来,“护村队”从一开始的13人,目前已发展到超160人的规模,其中包含长者、妇女、党员、大学生、企业职工、亲子等多元群体,形成了“以老带新”的良性循环。2025年上半年,大良街道五沙社区“护村队”累计排查出租屋40间,入户对出租屋主、租客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超700人次,带动社区居民参与护村行动超1100人次,服务时数超1000小时。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携手参与社区事务,营造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大良街道五沙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成功拉动了多元志愿力量,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图景。展望未来,大良街道将持续深化志愿服务机制,打造更多示范标杆,推动基层治理向更深层次、更高标准、更实效果迈进,让群众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1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