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体检未发现肾透明细胞癌,如何避免漏检?|健康深一度

南方+

这两天,“律师体检10年未提示癌症风险,一朝确诊为癌症晚期”的话题在网络发酵。根据该律师向媒体披露的信息,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开具的病理检查报告单显示其“符合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

无

涉事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在回应“误检、漏检”的质疑时表示:任何癌症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取决于体检的时间点、检测方法、检测设备以及医师的专业水平,有些癌症可以被检测到,有些癌症还无法检测到。有业内人士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同患者体内肾透明细胞癌的生长速度。

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是一种怎样的疾病?要想尽早发现疾病征兆,体检中需要特别关注哪些项目或指标?南方+#健康深一度#栏目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益民做详细解读。

南方+: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张益民: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是肾细胞癌中最常见的亚型,占原发性肾恶性肿瘤的60-85%。它起源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病理特征为胞浆富含脂质和糖原而呈“透明”外观。

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的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比例约2:1,全球年新增病例超40万,占所有癌症的2.4%。在我国,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肾癌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与肥胖、高血压、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

南方+:不同类型的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生长速度有何不同?

张益民:肾细胞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型不同,预后也不同,生长速度也不同。

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根据患者的核心预后指标,将肾细胞透明细胞癌分为4级:

1级:细胞核极小,预后最好;

2级:核轻度增大(如新闻中患者类型);

3级:核明显增大异型;

4级:核分裂活跃或肉瘤样变,预后极差。约2-5%肾透明细胞癌含肉瘤样结构,提示侵袭性强、生存期短。

新闻中“体检未发现”可能与生长速度异质性相关:部分肾脏透明细胞癌年均增长达4cm/年(尤其KIF基因高表达亚型),而缓慢生长者仅0.5cm/年。因此存在“去年体检还正常,一年以后的体检就发现肾癌并远处转移”的可能性。

南方+:体检时要注意哪些情况才能避免漏诊肾肿瘤?

张益民:要明确常规体检存在一定的疏漏。目前,肺癌的筛查常常依靠胸部CT平扫,而肝胆胰脾泌尿系统则过分依赖超声。超声筛查的优势是,可以发现大小≥0.5cm的实性肿块,鉴别囊、实性准确率达95%。

但其劣势也明显:小于1.5厘米的肿瘤回声低,易漏诊;另外,肥胖者图像质量差、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水平依赖度高等因素,也对超声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想要避免漏诊的情况出现,建议尽量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综合医院医生。

筛查时,主检医生会结合血沉增快、血钙升高、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以及镜下血尿、尿液红细胞的形态、尿脱落细胞阳性等,来判断良恶性,并给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吸烟、肥胖以及有家族史的人群为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B超检查,如果发现可疑肿块,应立即增加CT或MRI检查。

此外,对于随着年龄而增多的肾囊肿性疾病,也要区分为单纯性囊肿和复杂囊肿。

囊壁不光滑、有钙化,内部有分隔,局部血供丰富的肾囊肿通常会被影像学科报告为复杂囊肿。复杂囊肿有癌变的可能,影像学科报告的分级水平越高,癌变的可能性越大,需要更加频繁的影像学检测。

南方+记者 梅子仪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