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活垃圾分类攻坚战,珠海金湾这样发力

南方+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既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关乎环境的整体提升。今年以来,珠海市金湾区在试点推动“不分类不收运”工作机制、推进垃圾分类提质扩面、推行三级动态管理制度等多个维度综合发力,居民分类积极性、厨余垃圾分出率均显著提升。按照计划,下半年起将进一步扩大试点,巩固分类成果,促进全社会、全行业共同参与。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通讯员供图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通讯员供图

5个小区纳入“不分类不收运”试点

生活垃圾的分类推广和宣教是一项长期工作,考验着决心与耐心,既需要高位推进的力度,也要有精准化、系统化的举措。今年4月底,金湾区2025年第一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召开,深度剖析目前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项,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按照《珠海市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工作机制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金湾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金湾区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工作机制指导意见(试行)》,选取金湾区南水镇、航空新城片区作为试点。其中,航空新城片区选取恒隆御雅园、德泰华庭2个试点小区;南水镇选取荷包新村、学苑小区、海港新村3个试点小区。

作为主管部门,金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多次到航空新城办和南水镇动员开展“不分类不收运”工作,结合各试点地区不同特点进行工作指导。 截至目前,针对“不分类不收运”工作共开展宣传活动超过100场,包括主题宣传、入户宣传,专题培训等,覆盖受众超过5000人次。

在此过程中,金湾区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如在南水镇荷包新村小绿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延伸;在航空新城的部分活动中,予以礼品资助调动居民积极性。为进一步促成分类习惯的养成,金湾区还探索小绿桶模式及建立垃圾分类督导队伍。

今年上半年,航空新城办累计派出督导队伍120人次,厨余垃圾分出率从30%提升至75%,参与率从35%提升至80%。南水镇投放点督导员常态化值守,确保分类质量,同时采用小绿桶模式,通过为每户配备一个20L厨余垃圾桶及实行积分兑换机制,居民分类积极性显著提升。试点阶段在试点小区开展的积分兑换活动反响热烈,300多名居民踊跃参与。

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督导。 通讯员供图

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督导。 通讯员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也收到了良好效果。如南水镇创新推出“分类协同、商户共治”管理模式,重点加强对小型餐饮单位的宣传引导与收运监管,通过发放《南水镇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告知书》和开展“执法+宣传”入户等行动,督导餐饮商户与持证收运企业签订规范协议,细化收运时段、频次及权责条款;有效缓解了三小餐饮场所厨余垃圾乱投放行为,逐步实现食品安全源头管控与市容环境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月均近60场宣教活动覆盖2.2万人次

从开始改变到养成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先行引领到全民参与也需要经过从点到面,从小范围到全覆盖的逐步推进。当下,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提质扩面试点工作正成为珠海金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推进垃圾分类提质扩面中心镇试点建设,金湾区强化统筹部署,组织召开区、镇联动会议,明确工作方向。同时,召开区、镇两级专题会议研究实施方案,并开展全镇范围专项培训,覆盖党政机关、社区、物业等80余人。

在完善制度保障方面,由金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指导拟定的《平沙镇垃圾分类提质扩面中心镇试点工作方案》,目前正细化完善并征求意见,拟近期印发实施。为健全工作机制,金湾区还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任务,重点对平沙新建物业小区开展摸底排查,实现该区域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

要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亟需覆盖多层次、实现多维度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如今,推行居民小区垃圾分类三级动态管理制度的探索已在路上。根据划定标准,珠海金湾将全区162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划分为样板类、提升类、重点监管类。其中,样板类小区21个、提升类小区135个、重点监管类小区6个。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实现“增优减劣”。

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方面,今年以来,金湾区城管执法系统开展垃圾分类检查巡查约88次,出动人数280人次,检查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学校等各类场所近500个,通过发送《责令改正通知书》教育整改违法违规行为,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行政处罚案件。

垃圾分类宣教活动。 通讯员供图

垃圾分类宣教活动。 通讯员供图

围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金湾区还坚持“一月一主题”做好宣传。2025年上半年,全区深入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宣教活动344场,覆盖居民2.2万人次。同时,调动社区志愿者、党员干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市场主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今年以来共开展志愿者服务156场次。

垃圾分类工作不只是城管部门或垃圾分类办的工作,而是全社会、全行业、各部门在各自领域、各自管理的范围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需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协力完成。接下来,金湾区正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治理,强化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志愿者(党员)、居民“五位一体”垃圾分类联动机制,增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南方+记者 董谦君

编辑 刘梓欣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