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一份承诺书,就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必须大力点赞!”得益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下称“海珠区分局”)深化信用建设、推行“减证便民”的创新实践,日前,市民李女士在海珠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告知承诺制顺利办妥了房屋继承登记,拿到了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
李女士的丈夫王先生去世后,其名下位于海珠区新港中路的夫妻共有房产,依法应由法定继承人共同继承。然而,李女士无法提供王先生母亲先于其死亡的证明材料。按照以往流程,这可能意味着漫长的证明开具之路,让她犯了难。
转机在于海珠区推行的“不动产继承登记(非公证)告知承诺制”。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确认:王先生死亡时已年满80周岁,符合适用条件。李女士只需要签署一份承诺书,承诺其婆婆先于王先生去世的事实,即可替代原本所需的死亡证明。在其子女办理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后,李女士顺利完成了继承登记。
李女士“证明难”烦心事的有效解决,是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推行非公证继承登记告知承诺制的缩影,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海珠区分局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优化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和营商环境,以“信用”为核心,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努力让企业群众办事“少跑腿”“多满意”。
一方面,扩容覆盖14类高频业务。严格遵循省市区要求,将告知承诺制政务服务事项的适用范围扩展至新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及调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及调整、规划条件核实合格证核发、城建档案验收及抵押权登记(首次登记)等14项常见规划资源领域业务事项。2024年至2025年6月,海珠区分局共办理告知承诺制业务496宗,获得企业群众好评。
另一方面,闭环构建信用监管链条。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政务服务事项,严格进行事中事后监管,跟踪评估承诺履行情况。所有承诺履行状态(全部履行、部分履行、全部未履行)均被归集报送至信用平台。一旦发现承诺不实的,将依法终止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者予以行政处罚,相关不履行承诺信息在“信用广州”网公示。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企业通过主动履约、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可及时动态更新信用信息。
同时,引导营造知信守信氛围。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场所及上门服务等方式,海珠区分局积极开展信用宣传,推广普及告知承诺等便民政策,引导群众守信践诺、珍惜信用,推动企业诚信自律、诚信兴业,培育“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海珠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审批服务机制,聚焦企业群众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制政务服务事项范围,强化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信用管理。通过深化信用建设和应用,让“信用”真正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的“加速器”,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可推广的“海珠样本”。
南方+记者 吴雨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