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 | 区域观察

南方+

7月18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州海关、黄埔海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情况及稳外贸有关举措。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张柯介绍,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顶压前行,实现规模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广东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广东外贸规模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委省政府带领各地市各部门同心聚力,有效应对不利因素冲击,推动各项外经贸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发力增效。”张柯介绍。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89万亿元,增长1.1%;进口1.66万亿元,增长9.5%。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张柯介绍,具体来看,上半年广东外贸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外贸规模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创历史新高。从走势看,广东外贸从2023年第三季度起,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从比重看,广东外贸占全国的20.9%,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28%,体现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有力支撑了全国外贸大局和全省经济大局。

二是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突出。上半年,广东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13万家,增加7.6%。其中,民营企业数量11万家,增加8.6%,进出口总值达2.92万亿元,增长4.3%,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4.2%,较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稳外贸主体作用突出。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向好,进出口1.42万亿元,增长5.5%。

三是贸易伙伴更加多元,“朋友圈”越扩越大。面对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局面,广东不仅全力稳住传统市场阵地,同时加力拓展新兴市场空间,以更大力度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上半年,广东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7571.3亿元,增长5.9%,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16.6%,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在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中,对中国香港、欧盟、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进出口分别增长7.9%、7.2%、26.2%、8.1%和7.2%,对美国下降8.1%。同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9万亿元,增长3.8%;其中,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23.1%。

四是一般贸易保持稳定,保税物流较快增长。近年来,广东促进贸易方式持续优化,在外贸大盘中,产业链更长、国内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始终保持主体地位。上半年,广东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69万亿元,增长2.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9.2%。同期,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9126.2亿元,增长14%,占20.1%。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8966.1亿元,占19.7%。

五是新兴动能加速释放,出口产品“含新量”提升。上半年,广东出口机电产品1.96万亿元,增长7.2%,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67.8%。同期,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品出口5054.3亿元,增长13.3%,机床、无人机出口分别增长18.7%、29.2%,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8.8%。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11.2%。

六是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快速增长,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突出。上半年,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进出口4755.9亿元,增长28.2%。作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主要片区不断推动开放创新,助推广东外贸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3961亿元,增长22.3%。

“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广东外贸运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广东外贸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外贸长期向好的基础面没有改变。”张柯说。

多措并举助力广东外贸规模再创新高

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背后原因何在?

从进口来看,今年上半年,广东进口1.6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领先全国外贸进口增速12.2个百分点,规模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张柯表示,总的看,广东进口表现较好,既有需求增加的原因,也和我国持续扩大开放,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密不可分。

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广东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对相关产品需求增加;二是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对高端制造装备需求明显增加;三是内需进一步释放,带动民生消费品进口提速。

张柯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向纵深推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广东市场容量大、消费能力强,大宗商品、电子元器件、中高端消费品等进口基地加快建设中,广东进口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今年上半年,广州南沙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前列,经南沙口岸进出口货物616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7%。

广州海关副关长黄斌介绍,广州海关以南沙港港口集群建设为发力点,细化制定102条具体措施,加快推动临港经济、海湾经济、口岸物流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重点产业,培育临港经济新动能。结合南沙港的区位优势以及船舶产业等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常态化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与船舶制造及上下游企业面对面交流,“一企一策”制定监管方案。

二是海关支持强化产业配套,推动海湾经济发展。紧扣南沙强化国际航运物流枢纽配套功能等需求做好文章,支持相关企业成功开展国际航行船舶全品类保税油加注业务,并灵活实施申报模式。

三是提升通关便利化,高质量建设口岸物流集群。以南沙港为枢纽港深化“一港通”改革,优化海关通关和港口调拨等多环节衔接流程,让港口物流高效运转。

民营企业是黄埔海关辖区第一大外贸主体。黄埔海关副关长钟声表示,为更大力度护航民营企业“走出去”,黄埔海关契合企业实际需求,积极助企稳订单、拓市场、强信心:

一是全力服务大湾区物流一体化。创新打造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和全球供应链中心。上半年,空港中心进出口141亿元,增长214.4%,服务近1000家大湾区企业,最快14个小时就可以从“工厂门”到“机舱门”。深化全球供应链中心建设,货物从香港国际机场运到企业工厂的物流时间压缩50%以上,上半年惠及进口货物7.3亿元。

二是全力推进海关监管机制创新。黄埔海关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构建智能模型、智能装备、出口管制、运行管控“四大中心”,打造“无感通关、智能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智慧通关新体验。

三是全力帮扶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黄埔海关建设广州东部AEO指导中心,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精准化的AEO培育体系,辖区95家AEO民营企业对外贸贡献度达27%。推进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建设,积极向WTO研提特别贸易关注议题。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史成雷 

【本文责编】郭芳

【频道编辑】李晓霞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编辑 李晓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