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点到场景 绘“海誓山盟”浪漫长卷|琅江时评

南方+

盛夏七月,南海之滨的电白区正迎来热烈的客潮。自驾游车队如流动的彩带,串联起一滩的碧浪、疍家墟的灯火与晏镜岭的星空;餐馆里,游客围坐品尝刚上岸的土产、海鲜,沉香茶的氤氲香气与海风交织成独特的夏日记忆。

这场文旅热潮的背后,可窥见电白以打造“世界香都·浪漫电白”城市品牌为引领,将自然资源、文化底蕴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探索实践。

电白在文旅转型中,对“流量密码”的把握更加精准。过去,滨海旅游常陷于“看海、吃海鲜”的单调模式,而今,电白串联起海洋文化、疍家文化、渔村风情等特色资源,绘制了山海文化之旅、海洋文化之旅等体验式精品旅游线路。例如,去南海疍家墟,可参与疍家民俗表演,制作贝雕、皮鞋等工艺品,完成从“观光者”到“体验者”的角色转换。这种“文旅+场景”的模式,既保留了本土文化的原真性,又通过年轻化表达激活了消费潜力。未来,电白还将进一步完善路网、提升风貌,整合碎片化资源,打造联动滨海、平原、山区的“海誓山盟文旅带”。

“世界香都”与“浪漫电白”的双重定位,看似差异鲜明,实则暗含逻辑统一——将多元文化基因注入电白内核。前者以沉香产业为根基,后者以山海资源为载体,共同构建起“可触摸、可品味、可带走”的城市IP。

在沉香小镇,游客不仅能品尝到用沉香茶烹饪的特色菜肴,还能走进沉香博物馆、沉香文化馆,“神游”千年沉香林,体验沉香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云上南清的绿美生态中,游客不仅能感悟三仙石、三仙庙的古老传说,也能带走茶油果、番薯等土特产。这种“可触摸、可品味、可带走”的传播策略,形成“既赏景点,也品文化”的文旅场景,让电白的城市形象突破地域限制,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2024年电白区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旅游收入42.07亿元,同比增长11.62%。实践证明,当自然资源与文化创意相遇,当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交融,滨海旅游方能超越季节限制,从“旺季经济”升级为“全域经济”。未来随着“海誓山盟文旅带”逐渐成型,关于生态、文化与发展的浪漫故事会更加立体,海洋文旅也将拓展出更多元的发展空间。

南方+记者 邓建青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