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基层干部和乡村工匠家门口“充电”

南方+

近年来,惠州龙门以干部人才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为主线,精心谋划年轻干部培训、离退休干部经验传承、人才技能培育三大路径。从“五新”・知行大讲堂的专业赋能,到“新竹讲堂”的经验传承,再到技能培训助力工匠筑梦,龙门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部人才培养体系,为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特色讲堂激发基层干部“大动能”

在龙门县委党校,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五新”・知行大讲堂准时开讲。台上,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李景海围绕“数智化赋能与县域产城融合发展”主题开展授课;台下,学员们全神贯注,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

为了让干部培训真正解渴管用,龙门紧盯“百千万工程”、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双百行动”驻龙门县服务队和省纵向帮扶工作队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一批来自经济、管理、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了龙门干部培训的“智囊团”。

“短平快”是“五新”・知行大讲堂的一大特色。每月一期,每期半天,而且只聚焦一个主题,这样的安排巧妙化解了干部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干部的需求,还量身定制课程菜单,不管是产业经济、招商引资、典型镇村培育建设,还是文旅融合发展,都能满足各类干部人才的学习需求。

除了把专家“请进来”,龙门还鼓励干部自己走上讲台,在主题班次教学中构建“领导干部授课矩阵”。同时,搭建“股长上讲台・一刻钟讲堂”,使其成为锻造基层业务骨干的新平台。

为了让年轻干部少走弯路,龙门还充分发挥老干部“活教材”的作用,打造“新竹讲堂”老干部党建培训品牌,定期组织座谈交流、专题讲座,让老干部们把压箱底的经验技能倾囊相授,解答年轻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今年,“新竹讲堂”还创新推出了“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线上,“云端课堂”打破了时空限制。在首次线上直播授课时,屏幕上弹幕不断,300多名年轻干部在线互动交流。线下,重点突出现场教学“第一课堂”。在永汉镇低冚村,退休老党员带着年轻干部重温入党誓词,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那些热血往事让年轻干部们深受触动。

培训助力“土专家”走上“大舞台”

“现在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散兵游勇’,不仅能接到更多大项目,还能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技能。”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共富联盟成立大会暨培训班现场,工匠老陈一边翻着记满笔记的本子,一边兴奋地和工友分享经验。

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了让这些“土专家”发光发热,龙门着力构建大人才格局。通过全面摸排,龙门把优秀农村工匠、粤菜师傅等纳入人才数据库,结合实际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班、职业技能竞赛,为乡土人才量身定制成长计划。

“本土力量在地服务,这是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为工匠们打造的‘专属套餐’。”据龙门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会长彭洪宝介绍,目前龙门和博罗两地的乡村建设工匠协会签订了《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协作联盟框架协议》,让工匠们有了大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在人才培育的赛道上,技能竞赛同样是关键一环。今年的惠州市(龙门县)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旅游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龙门通过赛前培训,训后竞赛的方式,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一大批乡村酒店(民宿)人才脱颖而出。

龙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当地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更富创新性、更受欢迎的人才培养形式,建设好永汉镇低冚村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创培中心,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有情怀的新青年,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采写:南方+记者 林文通  通讯员 钟琦 徐麒钊

图片:龙门县委组织部供图

编辑 南小惠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