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入校时的成绩并不拔尖,但经过三年的磨砺与成长,却在中考的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在点评中考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时,佛山市第十四中学校长王东说。该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在关注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上,搭建平台、砥砺前行,成就了信息学竞赛、体育、陶艺、书法等特色品牌,为学子提供了广阔的成长舞台。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三位优秀学子的成长秘籍。
黄山:学玩分开,平衡才能持久
中考成绩揭晓后,黄山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为初中生活画上了圆满句号。他写道:“此刻,我最想对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说一声‘感谢’。初中生活教会我:坚持终会开花结果。我想说,这段时光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它让我明白,成长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黄山 学校供图
进入初中感到压力山大,但他没有慌乱,反而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文科较弱,就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科的答题技巧及知识脉络。一方面,在学校尽量理解透老师讲的知识点,在周末集中攻克难题。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是保持积极心态:把挑战当作机会而非负担。这样,多科学习的挑战便不在话下了。
黄山重点分享的是“学玩分开”的理念。学时专心学,玩时专心玩。这样能高效恢复精力。他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对错题抱有钻研的精神,只要肯钻研、有兴趣,学懂错题并不是难事。记住,学习不是苦役,平衡才能持久——学时全身心投入,玩时尽情享受,你会事半功倍。
眼下的这个暑假,是充电的好时机。他正把时间的六分用于学习准备,四分用于休闲,以确保能以最佳状态迎接高中生活。
卓奕澎:在陶艺课程中悟道学习方法
当中考成绩尘埃落定,卓奕澎心中充满了对初中三年的感慨。这三年有欢笑也有汗水,是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不断奋斗的旅程。他说感谢那个从未放弃的自己,让每一份努力都有了回响。
卓奕澎 学校供图
从最初三科主科到后来七科齐头并进,他经历了不小的挑战。开始面对政史物化这些新学科时,常常手足无措,曾因记不住历史年代而焦虑,也因搞不清物理概念而迷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学校的陶艺课程他学到了一些制作陶艺的方法,进而悟出了学习文化知识也要掌握方法这一道理。后来他学会了制定学科时间表,每天给不同科目分配固定时间,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还主动向老师请教薄弱环节,慢慢找到了各科的学习节奏。
即将步入高中的大门之际,他最想和师弟师妹们分享几个实用方法:一是经常回看错题,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错题本,定期复盘错题比盲目刷题更有效,做到错过的题以后不再错;二是课堂专注是基础,一定要紧跟老师思路,不要开小差,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三是学会善于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学习,比如修改语文作文时可以用AI帮助润色语言。四是注重积累,可以从现在开始积累语文作文素材等,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别把学习当成负担,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刘隽鸿:每次失误都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看着中考的成绩,我想对自己三年初中生活说声感谢,感谢自己,勇于付出努力,改变从前的被动学习,如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转换到我清楚自己缺什么该如何攻克的蜕变,这给了我比较好的中考成绩,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十四中优秀学子刘隽鸿说。
刘隽鸿 学校供图
进入初中生活,他也曾陷入了感觉时间不够用的困境,随即加强了对时间投入的分配,根据各科的需要和水平,合理地将时间集中有效地分配给各科,使得各科可以统筹并进,比如每晚锁定两个科目专项,如数学的压轴亦或是英语的写作。
当然学习中也会遇到挫折,他曾经在8年级下册的时候,遇到成绩提不上去,甚至还有所下降的瓶颈。他选择一方面稳住自己心态,将每一次失误看作提升自己经验的好机会,改变自己对失败的认知,另一方面,积极寻求老师们的帮助,比如曾经数学是失分最严重的科目,就找数学老师深入交流,了解自己数学的弱点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他首先搜集数学错题并且抄到本上,接着周末加强对错题的练习,了解背后的逻辑与思维,同时考前认真复习错题。有着这些方法,克服了学习瓶颈,才获得了突破。勤问老师,多刷错题,稳定心态的学习方法,也是他最想与师弟师妹们分享的。
采写:南方+记者 阎锋
图片由学校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