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团队助力五华潭下镇鹰嘴桃产业发展

南方+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鹰嘴桃突击小分队三下乡”团队怀揣着对乡村的无限热忱与助力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奔赴梅州市五华县潭下镇金石村鹰嘴桃种植基地,积极投身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品桃节启新程,直播助农拓新路

团队抵达金石村时,恰逢当地品桃节热闹开锣。空气中弥漫着鹰嘴桃特有的清甜果香,团队成员化身“主播”,在桃林间架起直播设备,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助农直播。

镜头前,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向网友全方位展示鹰嘴桃的魅力。不仅有饱满多汁的鹰嘴桃特写,让人垂涎欲滴;还带着网友“云参观”鹰嘴桃的种植环境,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果园美景尽收眼底,让大家直观感受果实的生长沃土。同时,打包全过程也在直播中清晰呈现,从挑选、称重到装箱、贴单,每一个环节的细致操作,都让消费者对产品更放心。直播间里点赞不断,年轻的声音为金石村鹰嘴桃打开了新的销路,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为乡村产业注入了青春活力。

调研探奥秘,聚焦技术解难题

为更深入了解鹰嘴桃种植产业,团队成员走进广东清闲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展开细致调研。大家化身“田间观察员”,认真记录果园的主要病虫害种类、鹰嘴桃的生长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关键信息。经实地调查,发现露水斑病与炭疽病对果园威胁较大,同学们蹲身翻开枝叶,仔细记录叶面病斑特征,认真收集一手数据。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课堂知识,现场讲解相关农业知识,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积极思考并探讨科学绿色的防治策略,力求为守护这片“甜蜜事业”贡献一份专业力量。

套袋技术是鹰嘴桃种植中保障果实品质的重要环节。团队专门了解了当地种植户在套袋技术上的操作方法,详细记录他们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与种植户的深入交流,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实操经验,也为后续整理技术建议、助力优化种植技术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见证流程品甘甜,共话规划明方向

实践过程中,团队还走进果实分装车间,零距离观察鹰嘴桃从采摘到包装的标准化流程。采摘现场,果农们顶着烈日,灵巧地挑选着成熟度恰好的桃子,轻摘轻放;分拣线上,桃子们根据大小、色泽、品相被精准分级,严格剔除次果;包装过程中,工人们动作麻利,为每一颗精选出的桃子细致地穿上防护“外衣”,再整齐码放入设计精美的包装箱;预冷与储存环节,分拣包装好的鲜桃迅速进入预冷库,冷库内科学的温湿度控制,锁住最佳风味与口感,是延长鲜桃货架期、保证运输品质的关键。同学们亲口品尝鹰嘴桃,那沁人心脾的甘甜,不仅让他们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更真切感受到这片土地孕育的产业生机。

在种植基地,种植户向同学们诉说着种植的艰辛与期盼,从灌溉水源的保障到市场价格的波动,从防治病虫害的投入成本到对技术指导的渴求,话语质朴却句句戳中农业生产的核心关切。为更全面地了解潭下镇鹰嘴桃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团队成员还采访了当地副镇长和团委书记,就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当地干部详细介绍了在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和愿景,让同学们对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团队后续更好地助力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当团队的车轮缓缓驶离金石村,回望那片在夕阳下依旧生机勃勃的鹰嘴桃林,同学们心中感慨万千。那些在直播间里奋力推介的每一句,在田间地垄俯身观察的每一刻,在采访本上认真记录的每一笔,在分拣线上小心翼翼传递的每一颗桃子……都深深烙印在青春的记忆里。

此次三下乡之行,梅职院的学子们用知识丈量土地,以热忱叩问乡村发展的脉搏。他们带走的,是沾满泥土的实践报告,是沉甸甸的思考,更是对“三农”事业愈发深沉的责任感。金石村的鹰嘴桃,如同一个个挂在枝头的绿色希望,其成长之路虽有风雨,却始终向着阳光。而这群与它相遇的青年学子,亦将带着这份泥土的芬芳与甜蜜的记忆,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继续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贡献属于自己的光与热。

南方+记者 马吉池

编辑 叶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