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招聘播音、表演专业,何必大惊小怪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吴三川

“戏剧类的去干吗?写剧本吗?”

最近,佛山市南海区殡仪馆一则招聘编外人员的公告引发热议。其中,招聘岗位“殡仪殡葬服务1岗”要求应聘者具备戏剧与影视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背景,且需形象气质佳、粤语流利,有播音主持经验者优先。有人质疑“专业不对口”,还有人质疑是“萝卜招聘”,殡仪馆回应称,确有需要,通过后要轮岗,根据考生综合素质来决定最终去向。

00:51

广东一殡仪馆招播音戏剧等专业

那么,这个说法是否站得住脚?

稍加检索可知,类似要求并非首次提出。比如,今年4月,中山市殡仪馆的公开招聘公告对殡仪服务一岗的专业要求中,播音主持艺术就位列其中;去年4月,潇湘晨报曾经报道过,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来了一批新员工,他们是来自播音、表演专业的男孩女孩。南海区殡仪馆解释称,“司仪”一岗需要从业者有好的形象和表达能力,考虑到播音、戏剧、表演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受到过专业训练,所以也纳入了此次招聘专业范围,看来合情合理。

所以,只要过程做到公开透明,把背后的考量解释清楚,这就是一次正常的招聘,不必大惊小怪。

人们之所以感到惊诧,不得不说,和行业的特殊性有关。在传统观念中,死亡是需要避讳的话题,殡仪馆也因此充满了“神秘”色彩——对它既缺乏足够的了解,也不太愿意深入去了解。因此,在一些人的认知里,殡仪馆提供的服务就是遗体接运、收殓等,不太容易联想到司仪,但这恰恰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孔子曰:“死生亦大矣。”当亲人的呼吸停止,生者的世界往往瞬间崩塌,其中的痛苦和遗憾,需要仪式来“摆渡”,从古至今皆是如此。毕竟,“殡仪馆”本身就带有一个“仪”字。不过,由于殡仪馆具有封闭属性,有些人可能知道司仪的存在,但总觉得这是一项程式化的工作,没有多大的门槛。在这样的潜意识影响下,不能将司仪和播音、表演等专业联系在一起,也就不难想见了。

从此事出发,可以窥见“两重刻板印象”。

首先是针对殡葬行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群体需求的多元化,殡葬服务正在走向专业化、精细化。正如南海区殡仪馆工作人员表示,招聘不同专业的从业人员,是希望能够提升殡仪服务中的不同环节质量。去年6月,全国首个殡葬领域的职业本科专业正式设立,也鲜明地传递了这方面的信号。

其次是针对播音、表演等专业的。学播音不一定只能当电视台主播,学表演也不一定只能当演员,只要能力适配,职业的边界本就不应设限。除了强调表达能力,上述专业还有一个共性——关注人的情感,善于深度共情、控制情绪。让“最后一程”更有温度、更加体面,这样的专业背景,恰恰是对口的。

“婚礼主持被大家重视,但是我们同样需要优秀的丧礼司仪。”换个角度看,重新唤起人们对殡葬行业的关注,重申“临终关怀”的社会价值,重塑相关专业的固有认识,也不失为打破偏见的契机。

编辑 朱丹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