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一座交融着潮汕古韵与现代产业脉搏的滨海之城。当传统技艺与现代智造在此激荡,超70万名技能人才正为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注入奔涌的技能力量。
7月15日是第11个“世界青年技能日”,汕头以一组硬核数据交出答卷。记者从汕头市第四届“强技能 促就业”技能人才活动季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汕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77.3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7.0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位居全省前列。汕头高技能人才占比何以居全省前列?
2025年广东省食品检验员职业技能竞赛现场。高首 李俊锐 摄
产业导向
锚定“三新两特一大”人才坐标
汕头高技能人才的聚集,首先源于其清晰而强劲的产业引力。
汕头市前瞻性地布局“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直接驱动了技能需求的精准化。它意味着技能培养不再是盲目的,而是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展开。
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绕需求转。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有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持续推动海上风电创新能力螺旋式提升。作为海上风电培训的全球标杆与“样板间”,它填补了广东海上风电培训的空白,是全国乃至东南亚的海上风电人才培训基地,为全球海上风电创新发展持续输送卓越人才。
走进汕头技师学院,该校飞机维修专业依托航空实训基地和13名具有飞机维修执照的师资力量,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培养体系。这一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助力学生搭上行业发展快车,在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中抢占先机,毕业生月薪最高可达2万元。
澄海区正打造全球竞争力千亿级玩具产业集群。汕头市以玩具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增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玩具设计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工种。同时,积极推动培训学校与企业建立定向培训合作机制。
就在去年,澄海区共培养数控操作专业学员32名,并成功输送至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德信模钢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玩具产业制造企业。
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成为驱动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在乡村振兴领域,“粤菜师傅+人才培养”新模式走进乡村,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例如,汕头技师学院与濠江区东湖社区开展深入合作,打造东湖菊花全菊宴,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推广。近两年,东湖社区菊花节累计吸引游客5万人次,销售东湖菊花产品4.5万斤,为村集体增收450万元,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200余人。
院校培养
产教融合打通“从教室到车间”通道
如果说产业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引,那么汕头强大的技工职业教育体系,则是将蓝图转化为现实的“练兵场”,其核心在于深度的“产教融合”。
汕头的技工院校,如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汕头技师学院和汕头中医药技工学校等,其专业设置绝非闭门造车,近50个专业群紧密对接“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图谱。
如粤东技师学院与一汽丰田合作办学,学生在丰田经销店实习就业,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完美融合。而汕头技师学院更是选派优秀学生赴香港实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拓宽了技能人才的国际视野。
作为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与汕头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已有20多年。如今,深刻体会到“产教融合”为公司带来的优势。
“校企合作为我们培养出了多名生产中高层管理干部,如生产部副总监、精密装配车间主任等。”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杨英杰说。
近日举办的2025年“工匠杯”技能竞赛,正是由汕头技师学院主办、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协办,通过校企合作,全方位打造“赛、教、产、研”深度联动的技能人才生态圈。
汕头中医药技工学校则紧密对接大健康产业,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20多年来为粤东地区培养中医药中、高级人才2万多名;国家职业资格及等级评价持证人员2万多名。
在汕头市第四届“强技能 促就业”技能人才活动季启动仪式上,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汕头技师学院和汕头中医药技工学校分别与上药控股汕头有限公司、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和汕头市民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现场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汕头市第四届“强技能 促就业”技能人才活动季启动仪式。 受访者供图
接下来,各技工院校将继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打通“教室到车间”的通道,共同实现双向赋能。
数据显示,汕头3所技工院校对接“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培养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超98%。这种“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的培养闭环,是汕头高技能人才源源不断且素质过硬的关键保障。
生态营造
让高技能人才站上“C位”
政策激励与文化浸润的双轮驱动,是技能人才“留得住、能出彩”的关键。
在政策层面,汕头强有力的激励措施持续发力。规范全市65家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夯实培养基础;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玩具设计师等专题培训,精准助力产业人才供给;全市开展补贴性培训2.08万人次,真金白银地支持劳动者技能提升……
在扎实推进技能人才工作之下,汕头赛事引领与技能展示成果丰硕。据介绍,汕头参加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斩获1金3银2铜21优胜奖,农产品食品检验项目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展现出汕头技能人才的卓越风采。
在文化层面,汕头持续讲好技能故事,弘扬工匠精神。连续四年举办“强技能 促就业”技能人才活动季,正是汕头重视技能人才、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舞台的实招。
今年的技能人才活动季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为期3个月,采取市、区(县)联动形式,围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政策宣讲、交流学习、专题讲座和招聘会6个板块开展64项活动。
在政策和文化的引领和支持下,技能人才正脱颖而出。启动活动上,2025年汕头市级乡村振兴人才(农村技能人才)的名字一一出现,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农产品食品检验项目金牌选手蔡洁娜进行宣讲,汕头市技工院校学子通过AI与舞蹈融合、潮魂舞章服装秀等节目将传统与现代智能科技、文化融合,展现技能人才培养成果。
汕头市技工院校学子展示潮魂舞章服装秀。 受访者供图
精心摄制的《汕头工匠》专题片登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将本土工匠的技艺与精神推向全国。组织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进校园宣讲,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技能的魅力与价值。“粤菜师傅”工程成果亮相2024广东卫视非遗中秋晚会。技能人才工作经验走向全国,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这种从政策保障到文化认同、从价值认可到精神激励的全方位生态营造,让技能人才真正站上城市发展的“C位”。
■一线人物
省职业技能大赛金牌得主蔡洁娜:
练功靠勤奋 练心更关键
“勤练、多思、善问、练心。”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教师蔡洁娜用八个字诠释自己的金牌之路。
在汕头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浪潮中,蔡洁娜用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农产品食品检验项目的金牌证明:精湛技能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农产品食品检验项目金牌得主蔡洁娜。 受访者供图
蔡洁娜此次参加的大赛,涵盖三个模块共耗时8.5小时,技术难点如群山横亘。为攻克“硒元素测定”等这类对仪器与手法要求极高的考核,她将操作规范刻入肌肉记忆,每日保持至少10小时高强度训练,在毫厘之间追求极致。
“这是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石,容不得半点马虎。”蔡洁娜说,每一份农产品食品检测报告都关乎千万家庭餐桌安全,技术严谨性是底线,必须为消费者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光有苦练还不够,蔡洁娜深知“多思”的价值。大赛前,她深入研究技术文件,像解谜一样剖析每一个评分点和潜在的技术陷阱,预判赛题变化,总结技术要点与经验,在细节中追求“快准稳”。正是这种在重复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持续优化的习惯,让她能在复杂的检测流程中游刃有余。
蔡洁娜也特别感激身后强大的“智囊团”——由学校和企业组成的导师团队。蔡洁娜直言,这种开放学习和借力使力的智慧,让她的训练事半功倍。
技术可以练熟,但赛场瞬息万变,强大的心理素质才是稳定发挥的基石。蔡洁娜强调“练心”是关键一步,在日常中要通过模拟竞赛、极限训练等方式,锤炼极限压力下的从容心态,提升自身舒压抗压能力,以稳定的发挥赢得比赛。
从赛场到讲台,蔡洁娜的身份转变蕴含着更深层价值。作为专业教师,她将竞赛标准提炼为典型教学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由她独立撰写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究——以化学分析为例》获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这不仅是教研成果的结晶,更是“赛教融合”机制在粤东技师学院开花结果的缩影。
“作为技工院校的老师,我们深入企业了解行业新发展、新技术,对接岗位需要,不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所学所悟转化成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当中,提高教学质量。”蔡洁娜说。
如今,蔡洁娜的舞台远不止于校园。面对全省3.2万名检验员的巨大缺口,依托粤东技师学院检验检测专业群,蔡洁娜与学院师资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定制化培训,为粤东地区乃至全省的食品安全和精细化工产业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带着新技能踏入岗位的员工,成为企业质量控制的坚实后盾,为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注入了鲜活的技术动能。
“工匠精神的真谛,在于将平凡的重复淬炼成非凡的专业。”蔡洁娜表示,此次在大赛中取得金牌,充分印证了新时代“劳动创造幸福、技能成就梦想”的价值理念,扎实的技艺将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一现场
53名食品检验精英汕头“亮技”
作为汕头市第四届“强技能 促就业”技能人才活动季项目之一,7月12日至14日,2025年广东省食品检验员职业技能竞赛在汕头举行。来自全省各地25个企业、本科院校、技工院校共53名技能精英齐聚粤东,以专业能力诠释匠心,守护食品安全防线。
本次竞赛分设职工组与学生组,理论考核采用竞赛专用机考形式,既检验了选手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更考察选手对新增创新内容的理解;实操考核则聚焦理化测定和现代仪器分析,着重要求运用新技术完成操作,凸显对创新能力的考量。
“通过本次竞赛,发现了自身操作细节短板,后续将针对多项目并行时的时间管理问题进行强化。”哈瓦(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参赛选手代表倪丹丹说。
“竞赛重点考察了操作规范性、数据准确性、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担任裁判长的汕头市检验检测中心总工程师姚庆伟在技术点评中强调,本次竞赛中选手灵活处理能力、数据记录完整性显著提升,但部分选手在操作细节、时间管理上略有不足。
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会长欧真志呼吁各方以竞赛为新起点,企业要多为员工搭建技能提升平台;院校要加强与行业对接,把赛场标准融入教学体系,培养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选手更要以赛为镜,持续精进技能,带动身边更多人投身食品检验事业。
■数读
◆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4854人次,技能人才总量77.34万人,高技能人才27.07万人
◆2022年以来,累计培养粤菜师傅6566人次。名厨队伍不断壮大,培育71名星级师傅,其中四、五星级名厨21名,位居全省前列,3人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创人,1人获“南粤技术能手”称号
◆深化校企合作,紧密围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设置智能制造、中医药康养等专业群,近50个专业精准对接产业
◆建成5家省级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含培训基地),19家省级基层服务示范站,11家省、市级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2022年以来,依托示范基地和培训机构,累计培训33398人次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