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石碁镇团委“百千万工程”结对项目之“非遗传承・红色领航”夏令营圆满结营

番禺融媒
+订阅

7月15日,由石碁镇团委、少工委联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的“非遗传承・红色领航”暑期夏令营圆满结营。辖区内21名青少年在五天的沉浸式课程中,接受了“非遗+红色”“文化+实践”的多维训练。

第一天  剪刻红色史诗:非遗技艺焕发时代光芒

在“非遗剪纸”课程中,志愿者将《十七棵松树》《四渡赤水》《翻越大雪山》等长征史实转化为剪纸创作素材,通过“剪刻+叙事”教学法,让学员在创作中读懂历史。当33层宣纸堆叠出的《雪山征途》浮现纸上,学员们感慨:“剪一座山要这么多刀,红军翻山该有多难!”这一场“以剪刻史”的思政课堂,不仅激活非遗的生命力,更在一刀一刻中点亮信仰火种。

第二天  飞针走线叙忠诚:广绣课堂铭刻红色记忆

“广绣技艺・红色记忆”课堂采用“四步递进法”——听红色故事、学刺绣技法、绣主题作品、讲心灵感悟,带领学员在传承传统技艺中探寻时代精神。在素白绣布上,南湖红船、五星红旗次第绽放,虽针脚稚嫩,却情感真挚,成为青少年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感性载体与文化桥梁,也让广绣在新时代下焕发生机。

第三天  行走课堂启童心:智造与古韵激发文化自信

在“文化融合·研学实践”板块,学员走进石碁镇美丽圩镇客厅与永华艺术馆。在石碁镇美丽圩镇客厅,学员通过八个版块和三个分区,系统了解石碁镇历史沿革、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规划建设、名优产品、特色文化、垃圾分类等多项内容,沉浸式体验辖区工业蓬勃发展的历程,对石碁镇智能制造和城市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永华艺术馆,面对承载岭南文化的红木屏风与旧时农具,学员们探寻历史脉络,触摸匠心温度。“木头里藏着会飞的神兽!”学员们惊喜连连,传统文化从“高冷的展品”变成了“身边的故事”,唤醒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四天  徽章绘梦未来:从方寸图案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本次夏令营创新推出“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徽章实践课,以“符号设计锚认知、实践过程促内化、价值传播拓纵深”的理念,指导学员创作出一批蕴含国家战略和时代精神的徽章作品。从“彩虹青山”到“丰收麦穗”,从“火箭飞天”到“和平地球”,每一枚徽章皆是学员心中的家国图腾,也是新时代青少年对美好生活愿景的艺术化表达。

第五天  身体力行悟信仰:障碍赛中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障碍赛以“体验+史实”的方式将红色记忆具象化。“飞夺泸定桥”环节中,篮球铺设的“铁索桥”让学员们屏息通过;“爬雪山”赛道的棉花雪地里,跳跃与呐喊交织共鸣。终点处,学员们把小红旗贴满中国地图,高呼“三军会师”,汗水与星光汇成一首动人的青春赞歌。

非遗即课堂,成长亦治愈

结营感言温暖人心

“非遗不是标本,而是流动的思政教材;非遗不是解药,但可以是治愈情绪的渡船。”结营调查问卷显示,87%的学员在“情绪改善”项目中勾选“显著提升”。有学员动情写道:“剪坏的《雪山》作品被老师拼成浮雕时,我突然明白——不完美也是成长的勋章。”这场“非遗+红色+心理+育人”融合式的暑假实践,让青少年们在精神洗礼中更加坚定了自信之根、信仰之本、奋斗之志。

“百千万工程”不仅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蓝图,更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非遗为媒、以信仰为魂,将传承与创新、爱国与实践、文化与成长紧密相连。未来,石碁镇团委将持续打造沉浸式、体验式、融合式育人平台,引导青少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挺膺担当、勇毅前行。

来源:共青团石碁镇委员会 吴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