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里的乡村振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年帮扶结硕果

南方+

盛夏七月,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石古湾小学的美术教室里,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绘画作品格外醒目:有的勾勒着“全国防灾减灾日”的安全警示场景,有的描绘着“文明城市”里整洁的街道与笑脸,还有的用稚嫩笔触展现着“我的家乡”荔枝红、海浪蓝的独特风貌……

前不久,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选派的教师钟吉再次驻校开展持续5天的“绘画艺术”暑期第二课堂活动,让这场延续三年多的教育帮扶,在孩子们的画笔中续写新的故事。

从“课堂空白”到“作品满园”

帮扶三年结出美育硕果

时间回溯至2022年,彼时的石古湾小学虽渴望通过多元化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却因师资短缺屡屡受限。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积极响应,精心选拔具有美术、音乐专长的钟吉老师驻校开展教育帮扶。自那时起,这位带着家乡情怀的青年教师,成了孩子们眼中“会用画笔讲故事”的引路人。

三年多来,钟吉深耕课堂,“因材施教”唤醒孩子们的艺术潜能:杨同学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手抄报在全省5万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省级三等奖,成为电白区唯一获奖作品;崔同学的《文明城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家乡变化,拿下电白区主题绘画一等奖;钟同学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王同学的《保护未成年人》则在区级法治手绘画廊征集活动中分获二、三等奖。

此外,在地球科学科普作品大赛中,她指导的学生作品也多次获得过多项三等奖、优秀奖……如今,学校的展示墙上,这些主题鲜明、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层层叠叠,成了最亮眼的“成绩单”。

画笔为媒

让美术创意在暑期再绽放

“钟老师,您看我画的‘海洋梦’,里面有鲸鱼和珊瑚!”2025年的暑期课堂上,五年级学生正乐滋滋地举起画纸。

今年的第二课堂课程聚焦基础绘画技巧、色彩运用与主题创作,钟吉结合乡村孩子的生活场景设计教学——他教孩子们用赭石色勾勒田间小路,用群青色晕染家乡的大海,用朱砂红点缀荔枝枝头,更鼓励大家将“防灾减灾”“保护家园”等理念融入创作。

美术教室里,近30名4至6年级的学生围坐桌前,有的专注模仿老师示范的线条,有的在调色盘里尝试“海浪蓝+荔枝红”的碰撞,还有的对着《文明城市》等往届获奖作品“取经”。

“去年画了家乡的街道,今年想画海边的新大桥!”孩子们兴奋地说。

“从2022年全职驻校到如今以暑期专项课堂延续帮扶,钟老师的每一次到来,都让孩子们对艺术的期待更加热切。”石古湾小学校长李明登望着教室里专注创作的身影说。

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化,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保持资源投入连续性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将常态化驻校转为“暑期集中授课+日常线上指导”的模式,此举既延续了专业师资的帮扶力量,又通过短期密集教学为学校培养艺术种子选手。

据了解,此次暑期课堂优秀作品将会推荐至更高层级的比赛平台,让孩子的创意持续发光。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帮扶是乡村振兴的“筑基工程”,未来将继续通过暑期课堂、资源对接等多元方式,带动校园美育氛围的长效提升。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赵忠泉 易海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符如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