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文 | 南方日报评论员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形势新变化,提出“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则,为新形势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提供了科学指引。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是一个系统工程。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是做好城市工作的第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2014年以来超1.5亿农业转移人口平稳有序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基本建立,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城镇化的增速开始放缓,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人民群众的需要开始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城市工作必须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按照“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则,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城市的核心是人,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正所谓“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明确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城市发展的人民属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是推动城市从外延扩张转向为内涵提质的必由之路。当城市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由主体、结构和规模构成的城市内部系统逐步成熟,其原有外部动力变得有限且低效,复杂的城市系统内生动力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这是城市迈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经阶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城市的必然要求。当下,不少城市陷入“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审美疲劳困境,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大同小异的商业街区,让城市失去了独特辨识度。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以特色创新淬炼城市形象名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有地域基因的空间叙事,结合当地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实现“千城千面、万楼万貌”的目标。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是要素向城市不断集中的过程,城市治理则是将集中起来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这个过程需要统筹好效率和公平、发展活力和社会秩序,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促进城市建设从增量拓展转为存量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满足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是增强城市政策协同性、形成工作合力的迫切需要。城市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到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无不体现着城市工作水平。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不能单兵突进,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把握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树立和运用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发展合力,不断提高城市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城市发展质量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城市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立足实际创造性抓落实,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