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亮门户”率先破局,高明敢饮头啖汤|寻美佛山 走读五区④

南方+

■编者按

今年初,佛山市委全会提出,把美学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打造集绿化、美化、彩化、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空间。不久后,这一重要理念在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具化为路线图与任务书。

这是佛山首次从市委、市政府的层面部署推进城市美学实践,由此揭开了以美学理念重塑城市价值、破解发展瓶颈的突围序幕。半年时间过去,这场“美学革命”进度如何,又在佛山大地上写下哪些美的篇章?南方+佛山频道联合佛山市城管局推出“寻美佛山 走读五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城市门户是展阅城市气质的“第一封面”。经常从广台高速荷城出入口经过的车主,不难发现,这个高明主要入城口沿线正变得越来越靓。作为高明区城乡环境提升的标杆项目,该处点位以“文旅融合、生态优先”为核心,设置微型荷花池、彩绘天桥、环两江主题标语等亮点将原本杂乱的入城口变为“山水间·最高明”的城市品牌展示生动窗口,彰显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绣花功夫”。

图为广台高速荷城出口荒地升级改造前后对比图。左为改造前,右为改造后。高明城管供图

日前,佛山召开环两江城乡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会,公布城乡环境治理进度。大会点评,高明解放思想、敢打敢拼,“敞亮门户”行动率先在全市取得突破,值得肯定。

从门户“展颜”到街区“焕活”,从园区“织绿”到全域“生金”,高明正不断破解城市美学密码,推动城市向美而行,全力打造有颜值、有品质、有活力、有吸引力的人民城市,为高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明湖公园二期设置高明区婚姻登记处,打造“佛山首个甜蜜公园”。曾锦峰摄

1

门户蝶变:从“交通动脉”到“山水橱窗”

沿江立交作为高明大道与沿江路的交通枢纽,承担着区域内外的主要车流,是链接区域与外界的重要通道。

为提升立交品质与安全性,高明开展全方位翻新美化提升工程,以经典的交通灰为主色调,对3600平方米的混凝土护栏进行涂色翻新,赋予焕然一新的视觉体验;沿线绿化带间巧妙点缀勒杜鹃,打造色叶交织的景观带;同时,对桥下空间黄黑警示进行涂色翻新,强化安全标识,对人行天桥护栏及绿化带实施清洁、翻新与绿化美化提升,营造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累计提升面积660平方米。

图为沧江河滨水景观优化提升前后对比图。左为提升前,右为提升后。高明城管供图

类似这样的改造正在高明大道、荷富路等迎宾大道上广泛铺开,中山隧道、常安立交已经完成底漆翻新,沧江跨线桥底漆翻新完成工程量50%,海天隧道完成桥侧清洗的80%……

今年来,高明在市级下达的1个立交、3条道路和3个节点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5个高速出入口、2条主要道路、3条碧道及3个节点改造项目,任务总量扩至20项。以城市美学为引领,高明引入专业设计团队深挖“山水高明”文化元素,实施“一节点一方案”美化工程。

截至目前,高明已完成13项,整体进度65%,其中市级任务完成率85%,整治工作有序推进,累计翻新沿线隧道、人行天桥及建筑外立面等约14.4万平方米,改造升级绿化区域约11.6万平方米,打造出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带,城市门户越扮越靓。

图为荷城街道中山路平交口提升前后对比图。左为提升前,右为提升后。高明城管供图

图为杨和镇杨西大道提升前后对比图。左为提升前,右为提升后。高明城管供图

图为明城镇城禾路入口口袋公园整治前后对比图。左为整治前,右为整治后。曾锦峰摄

图为更合镇新圩转盘提升前后对比图。左为提升前,右为提升后。高明城管供图

高明区更合镇新圩片区地处高明区与肇庆蛟塘镇的交界处,新圩节点长期处于“半失管”状态,成了两地城市治理的“痛点”和“堵点”。这个本应是展示区域形象的“门户”,反而成了形象蒙尘的治理洼地。

针对这一治理痛点,高明区城管部门主动跨前一步,创新跨边界治理模式,破解更合新圩与高要蛟塘的交界“失管”难题,累计排查问题超300项,已完成整改229项,整改完成率达70%,区域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1

街区焕活:美学点燃“镇能量”

夜幕降临,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苏村村的蘇村锦鲤文化街区霓虹灯璀璨,音乐节+烟花秀等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特色锦鲤池、21高“龙柱”等特色建筑成热门打卡点。

苏村地处西江河畔,背靠高明“城市客厅”——西江产业新城的核心区,堪称高明的“城市阳台”。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春风下,高明以文化创新为引领,在苏村建成全国首个锦鲤文化街区,成功将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渔村打造成为“人声鼎沸”的网红村。

自2024年国庆开业以来,蘇村锦鲤文化街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全网流量突破1000万次,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倍以上。

图为蘇村锦鲤文化街区。荷城街道供图

苏村的蝶变是高明推动城市家具焕新,打造样本街区,让美产生效益的生动缩影。

经前期全面排查梳理,高明科学规划,打造4条样板街区和4条样板路,具体为荷城街道苏村文化锦鲤街区、兴富路,杨和镇杨梅圩街区、杜鹃路,明城镇东门圩老街区、城七路(高明大道至桥头路),更合镇合水圩街区、南水路,以“一镇街一示范”带动区域整体环境提升。

漫步在杨和镇杨梅圩的主街上,色彩鲜明、形态颇具特色的建筑错落有致,以杨梅为主题的城市标识和彩绘清新俏皮,一股蓬勃的青春活力扑面而来。去年来,高明深入实施美丽圩镇建设“七个一”工程,系统推动杨梅圩活化提升,打造“杨”辰“梅”景主题IP,让曾经的旧圩镇颜值大幅提升,曾经的闲置地块变身“聚宝盆”。

图为杨梅圩。杨和镇供图

据不完全统计,杨梅圩主街杜鹃路(含杨梅市场内)共有经营户约300户。在杨梅圩此番改造升级后,包括奶茶店、咖啡店、水果店、养生馆等在内的一批时尚餐饮、年轻业态店铺陆续进驻,其中不乏蜜雪冰城、今后柠檬茶等众人熟知的大品牌。仅今年以来,已有20多家新店开业,另有民宿、公寓等新店也在推进中。

1

园区革命:绿美基因植入工业血脉

步入高明区健康与食品产业园沧江·莺飞公园,一眼望去,绿草与碧水相映成趣,废玻璃瓶、废旧轮胎等“旧物”重生成创意打卡装置,药园内十余种兼具观赏性的草本植物蓬勃生长,俨然一个露营打卡遛娃好去处。

这个集生态景观、文化艺术、循环经济、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生态口袋公园不仅环境靓丽,而且烟火气满满,公园旁的鲜动牛肉街每到夜晚,食客络绎不绝。

图为沧江·莺飞公园整改前后对比图。西江产业新城供图

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绿美赋能”,建设绿美工厂,释放更多共享的绿色公共空间,高明发扬“敢饮头啖汤”精神,率先将环两江行动与“绿美·平安”园区建设深度融合,在环两江区域绘就诗意的工业风景线,在全省探索打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公园式绿美园区。

以城市美学为引领,高明融合荷城“紫”、杨和“绿”、明城“红”、更合“蓝”、新城“橙”园区文化主色调,出台《高明区工业园区绿化整治提升“一园一策”参考方案》、《绿美·平安园区建设标准》文件,为打造绿美园区、建设绿美工厂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指引。

通过“拆违建绿、外延扩绿、立体增绿、协同护绿”等举措,高明带动1150余家园区企业厂区及周边环境显著提升,累计新增绿化美化面积52.9万平方米;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地、厂区边角地、废弃鱼塘、荒地等空间,建成“口袋公园”、小湖岛、景观廊带等节点绿地超100余处,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厂区及周边绿化提升,让企业绿化与周边绿景形成串联,形成“企在园中,园中有企”的绿美工厂。

位于杨和镇的高明专精特新湾。南方+记者 戴嘉信 摄

位于杨和镇的高明专精特新湾。南方+记者 戴嘉信 摄

例如,佛山市高明三九丰发印刷有限公司投入200余万元对厂区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出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花园式口袋公园;佛山市高明区晚安家居实业有限公司投入150余万元进行绿化美化改造,厂区绿化面积增加到了5000余平方米。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绿美工厂产生的“磁吸效应”在招商引资领域成效尤为显著,成为区域发展的亮丽名片。数据显示,2024年,高明招商引资额突破600亿元、出让工业用地3297亩,盘活低效产业用地5514亩、闲置厂房34万平方米。其中有不少是园区整治带来的成效。

撰文:朱苏娇

不显示图说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