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是谭先生吗?我们是阳西县人民法院政治部的工作人员,请您这几日抽空来我院领取一下您遗留在我院的1000元款项……”
“啊?我是不是给黄法官惹麻烦啦?”接到电话的老谭一听急了,忙不迭解释道,“我就是看到他们为我的案子忙乎了一整天想慰劳下,又怕她不肯收就赶紧跑了……”
咦,这是怎么回事?
困境与转机
执行利剑应对“老赖”阻碍
事情追溯到2017年,邓某夫妻经营甲旅行社,因资金周转困难,于2017年、2020年两次共向老谭借款40万,后无法偿还。
2024年4月,老谭将邓某夫妻及甲旅行社诉至阳西县人民法院,法院判决邓某夫妻及甲旅行社偿还老谭借款40万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邓某夫妻一直未履行偿还义务,老谭遂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分到阳西县人民法院执行局黄应定法官的手里。
通过线上线下查控,黄应定发现,邓某夫妇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夫妻俩也不再经营甲旅行社。更糟糕的是,邓某也“人间蒸发”,电话不接、住所难寻。
案件陷入了僵局,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为继续推进该案执行工作,一方面,黄应定持续加大查找力度,力求尽快找到被执行人;另一方面,保持与老谭的联系,鼓励其提供被执行人的相关线索,共同推进执行。
5月27日上午,一通电话让停滞不前的执行工作迎来了转机。“法官同志,我看到邓某了,他就在原来那家旅行社里,里面人来人往,生意好着呢!”电话里,老谭的声音难掩激动,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根据老谭提供的地点,黄应定迅速组织人员,于当日11时许到达乙旅行社,把邓某堵了个正着。
黄应定走进乙旅行社向邓某亮出证件,表明来意,但邓某看都不看一眼,敷衍地应了三个字——“没钱还”。黄应定立刻追问:“这家旅行社人来人往,看起来生意不错,怎么会没钱还?”
邓某百般辩称:“我只是一个打工仔,真的没钱。”黄应定看了一眼乙旅行社的营业执照,注意到法定代表人也姓邓,遂追问:“你跟这家旅行社的老板是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我只是一个打工仔。”邓某眼神闪烁。
见此情形,黄应定决定放弃引导邓某主动履行,而是掏出事先制发的拘留决定书,严肃地说:“邓某,由于你拒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现在依法对你进行拘留,跟我们走一趟吧。”
一声令下,随行法警立即行动。邓某双手紧紧扒住警车门框不肯上车,但终被两个法警合力架上警车。警车呼啸而去,司法的威严在午后骄阳下凛然熠熠。
博弈与真相
揭开财产转移的真相
下午2时,法院谈话室里,邓某垂头坐着,一言不发。
“邓某,把手机拿出来,打开微信、支付宝。”黄应定语气坚定地说:“我们要查看你的账户余额和最近的交易记录,看看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
邓某慢吞吞地从裤兜里摸出一部手机,点开支付宝、微信,余额均显示着:0.00元。
“还有一部。”黄应定再次要求。“另一部是旅行社的公用机。”邓某辩解。
“既然你说你跟旅行社的老板没关系,为什么旅行社的公用机在你手上?”黄应定的声音中夹带着一丝严厉,再次抛出问题,“旅行社老板跟你究竟是什么关系?”
邓某明显感受到压力,迟疑了一会说:“这家旅行社是我爸开的,我给他打工。”
顺着邓某提供的线索,黄应定调查发现,邓某工作的这家旅行社是新注册的,但与甲旅行社的经营场所一致。邓某父亲占股80%,邓某岳母占股20%,邓某是旅行社的监事,邓某妻子苏某是财务负责人,旅行社的收入账户实际由邓某管理。
黄应定意识到,这些都是邓某精心策划的障眼法,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你这种行为属于隐瞒、转移财产,逃避执行,涉嫌拒执犯罪,如若你继续拒不配合,我们会将你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黄应定严厉警告邓某。
“我真的没有钱!”邓某仍是一脸油滑,故作无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四个小时的沟通劝解并未打动邓某。黄应定轻轻合上卷宗,决定正式对邓某进行司法拘留,同时向其送达了《涉嫌拒执犯罪告知书》,指示法警带邓某完成医院体检后移送拘留所。
民心与法纪
公正司法后的“另类”认同
20时许,邓某被拷上警车,移送拘留所。车窗外,景色飞速倒退,邓某眼中的惶惶暴露出内心的不安与挣扎。
高墙矗立,铁门森严,拘留所的灰色围墙显得格外冷峻。刚从警车上下来的邓某抬头望见这一幕,眼神愈加慌乱,他猛地转身,语无伦次地对黄应定说:“我还钱!法官,我愿意还钱!”司法强制措施的威严瞬间击溃了邓某的心理防线,眼看“动真格”,邓某心里尚存的一丝侥幸彻底被碾碎,主动要求还钱。
当晚,执行局办公室,邓某与老谭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老谭适当减免一部分债务换得邓某的主动多方筹措还款,邓某需还30万元,其中8万元当场支付,剩余22万元3个月内还清,如未按此约还款,则老谭申请按40万元及利息恢复原判决执行。
“叮”,伴随着第一笔款项到账的信息提醒声,老谭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黄应定见案件尘埃落定,心中的大石终于放下,正当她忙着处理后续时,老谭将1000元现金放到办公桌上迅速转身离开。待黄应定追出去时,老谭早已不知去向。多次致电无法联系上老谭后,黄应定将此事报告政治部并上交现金。
次日,接到电话重返阳西法院的老谭带着被退回的“心意”,踱着轻快的步伐,走出法院大门。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老谭的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像是给他的内心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虽然钱被退回了,但那份感激和认同却在老谭的心中化成一朵花无声盛开……
撰文:巫雅柠 符丽云 姚文雯 黄应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