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新”!江门荷塘纱龙新龙点睛

南方+

7月15日上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荷塘纱龙新龙点睛仪式在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篁湾村文武庙举行。

荷塘纱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当日早上,新龙从篁湾村周源李公祠出龙,随后到该村石龙塘埗头举行戏水和龙上水仪式,再到达文武庙。现场早早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锣鼓声与鞭炮声不时响起。

在村民的喝彩声中,领导嘉宾、荷塘纱龙协会代表纷纷上前,靠近光彩熠熠的荷塘纱龙,手持蘸上朱砂的毛笔为祥龙点睛。

领导嘉宾为新龙点睛。

荷塘纱龙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屡经推陈出新、改良所创造的精美而新奇的群众性舞龙艺术,被誉为“岭南一绝”,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谈及为何要启用新龙,篁湾村党委副书记李锦初告诉南方+记者,点睛是荷塘纱龙新龙启用最神圣、最庄严的环节,为新龙点睛,寓意赋予新龙生命与灵气,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旧龙的骨架已经使用了十多年,有点松散了。所以我们就发动村民、邀请了纱龙制作的老师傅,一起花了约半年时间,制作了一条新龙。制作难度很大,因为我们采用了古老的竹篾工艺,也就是新龙24节都是竹篾结构。”李锦初介绍,整条新龙全长52米,由24节构成,代表农历24个节气。龙头的制作是整条龙的难点,哪怕是一条钢丝线的弧度,师傅们都要反复打磨与对比,只为塑造出一个威武雄壮、气宇轩昂的龙头。

点睛仪式后,纱龙队伍进行精彩的舞龙表演。

荷塘镇篁湾村是国家级非遗荷塘纱龙的诞生地、发源地。“荷塘纱龙是篁湾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们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脉!我们篁湾人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弘扬荷塘纱龙的责任和使命!”李锦初说,接下来新龙将在当地大小民俗活动中进行表演,同时也会通过静态展示的方式,让广大群众了解荷塘纱龙的文化魅力。

采写/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董有逸

编辑 梁洁
校对 蒙骏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