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牛市”已持续一年半。在银行股又迎来一波历史高价的“刷新潮”的助力下,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500点。今年以来,银行股合计33次创历史新高,年内最高涨幅接近22%。
“涨涨涨”的银行股被疯狂“买买买”,是因为“高股息”。随着上市银行进入分红季,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度分红累计超过6300亿元,相比前一年增加了200亿元,而中期分红也正在路上。
“存银行”不如“买银行”,投资“银行股”的吸引力何在?银行股行情可以持续多久?现在入手“银伟达”还香吗?
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
7月,A股上市银行迎来分红高峰期。7月11日,招商银行和西安银行两家银行同日派“红包”。招商银行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合计派发金额约504.40亿元,其中A股现金红利达412.58亿元。西安银行则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44亿元。
以派息日为统计节点,目前已有35家银行完成2024年年度分红。A股上市银行2024年累计分红总额超过630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近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六大国有银行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4206.34亿元,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的全年总派息额位居首位。
2024年年度分红正在如火如荼进行,2025年中期分红处于进行时。长沙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沪农商行的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均在路上。长江证券的研报表示,即使每年分红金额不变,更高频次的分红回报也会带来高流动性价值和确定性更强的现金流。中期分红也有利于投资者更稳定、长期持有红利型银行股,支撑股价持续上涨。
作为分红季中最亮眼的“崽”,上市银行的慷慨分红助推了股价连创历史新高。7月14日收盘,42只A股银行股年内齐上涨,其中,厦门银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渝农商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均超30%,20只银行股在今年屡创历史新高。
当前,大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大多数理财产品利率普遍在2%以下,在这种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高股息、分红稳、低波动”,“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正成为不少普通投资者的新选项。
以100万元资金为例,如果存入银行,按照当前1年期存款利率1%计算,年利息仅为1万元(需扣除利息税)。但如果买入股息率超6%的光大银行来算,年分红可达6万元。
“买银行股等于买高息固收产品。”天风证券研究员刘杰就表示,截至7月4日,wind银行板块加权平均股息率较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高出3.40个百分点,仍具相当投资吸引力。
谁是股价走高的推手?
政策红利延续、股息率的吸引力以及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推动银行股股价不断攀升。
政策面上,2025年3月,财政部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向四大行定向注资5200亿元,缓解了国有大行的资本压力。此后,各部门不断松绑资金投资股票的限制。4月,金融监管总局上调了保险公司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5月,证监会增加了对业绩基准比较和长周期考察机制,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
面临资产荒的困境,各类资金普遍寻找配置性价比较高的资产,有较高股息率且呈现出“类固收”特征的银行股,是机构持续加仓的“最佳标的”。
险资今年以来持续“扫货”银行股,增持标的由大行向中小行扩散。据长江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保险机构重仓持有的A股银行股市值达2657.8亿元,持股数量和市值均在险资所持行业中位居首位。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2024年以来险资增持银行总共有11家,中小险企大多数投资区域性银行为主,大型险企则更多关注大中型银行。数据也显示,“险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为银行股,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
基金产品纷纷重仓银行股。数据显示,主动型基金银行持仓比例由2024年底的3.72%升至一季报的4%。国盛证券马婷婷团队研报指出,上半年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流入银行板块的资金合计122亿元,主要贡献来源于沪深300ETF、红利ETF和银行ETF。
数据也显示,二季度末,北向资金在金融板块最新持仓市值为4101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了446亿元。
天风证券认为,截至2024年末,主动权益类基金持仓银行板块权重为3.35%,而以沪深300为例的基准指数中银行板块权重达15.71%,理论上银行股配置仍有12.36%的空间。
中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曾分析,被动基金存续规模大增且持续增配银行股,主动基金持仓银行股亦稳步提增,险资增配银行股空间和意愿较大,同时北向资金持仓则由波动转为平稳且延续高配。
肖斐斐表示,公募新规的正向影响,叠加险资对稳定回报型权益资产需求的延续,机构增配空间仍存。
政策红利持续加持,多重资金力量共振,银行股成为投资的“新宠儿”。华富基金研报指出,银行股上涨本质或是“政策红利+资产配置压力+避险需求”的综合映射。
现在入手还“香”吗?
伴随股价飙升,银行股的股息率逐渐降低。去年同期,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平均股息率(近12个月)为5.01%,截至今年7月14日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近12个月)已降至3.6%。
银行股屡创历史新高、股息率因为股价上涨而降低,不少普通投资者开始犹豫:现在入手银行股是一个好时机吗?
事实上,因涨幅较大,银行股东也已有分歧。齐鲁银行7月13日晚间公告,重庆华宇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6043.81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该行总股本的1.10%。此外,今年,长沙银行第四大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拟减持不超过3700万股,浙商银行股东横店集团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该行股份24231万股。
有多家上市银行大股东则出手增持。自5月以来,已先后有南京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股东、高管增持计划。如6月26日,苏州银行公告,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已累计增持该行股份1.18亿股,增持资金合计为8.56亿元。6月,青岛银行公告称,大股东国信发展(集团)拟通过子公司增持该行股份,增持后合计持股预计不超过19.99%。
在这种逐渐增加的忧虑下,银行股“牛市”行情还能持续吗?“目前银行确实涨很久了,难免会有见顶回落的忧虑。”国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林荣雄表示,现在没看到明确的理由,暂不是看空银行的时候。他认为,目前对应银行板块整体股息率达到4%以上,相对长债利率依然有溢价。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盈利和分红的稳健性依旧凸显,且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逻辑未变。当前,多家券商仍认为,银行股红利投资仍将延续。
华福证券表示,随着净息差行业性企稳、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触底回升的预期也有望逐步兑现。投资者对银行股仍有较强的配置需求,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平安证券银行行业首席分析师袁喆奇认为,资金流向的变化是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被动指数的持续扩容带来了稳定的资金流入,银行板块低波动、高红利的特征更易获得险资等中长期资金的青睐。“结合监管一系列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措施,预计板块的股息配置价值吸引力仍将持续。”
南方+记者 黎华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