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0岁的香港居民林先生经过多方求医,最终选择在中山市港口医院(下称“港口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时,这个决定本身就传递出强烈信号。术后他感慨道:“没想到在港口镇就能享受到这么专业的医疗服务,康复团队每天指导训练,恢复效果远超预期。”林先生的“用脚投票”,正是港口医院自2023年10月与中山市中医院缔结中山首个紧密型医联体后,实现蝶变的最佳注脚。
一年多前,港口医院作为中山市深化医疗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启了“让技术跑,而不是让病人跑”的破冰之旅。如今,这所镇街综合医院已跃升为服务15万辖区群众的区域医疗新高地,让“大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的愿景照进现实。
管理重构:筑牢发展基石
医联体建设,管理先行。中山市中医院对港口医院实施全面托管,走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模式,成立由港口镇政府、中山市中医院、港口医院三方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共商发展大计。中山市中医院派出精兵强将——管理经验丰富的内科主任医师凌小浩任职港口医院院长,外科主任医师张学峰、副主任护师邹小玲分别挂职港口医院副院长和护理部主任,将三甲医院管理基因深度植入。
一套涵盖45份文件的制度体系迅速搭建起来:《2025—2030年医院发展战略规划方案及主要措施》《中山市港口医院奖惩细则(修订)》《职称聘任管理办法(修订)》《港口医院专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激励机制》等纲举目张。尤为关键的是与中山市中医院的“同质化建设”——通过建立同质化的药事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护理服务标准等,确保两家医院在诊疗流程、用药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
其中,同质化药事管理体系实现与中山市中医院无缝对接,统一中药药品目录和采购流程,确保中药药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港口医院用药安全性与规范性达到新高度。同时,双方共同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指标和流程,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反馈;开展护理服务标准化培训,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让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与三甲医院同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港口医院积极借鉴“三明医改”经验,推动“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落地,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港口医院积极参加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大力控制医疗费用,让医疗费用更加透明可控,以常见的胆囊切除术为例,改革后患者均费从1.2万元大幅降至8500元,降幅近30%,真正实现了“花明白钱、看放心病”。在药品供应端,通过加入集中采购平台,将高血压常用药氨氯地平片单价从15元降至1.2元,降幅高达92%,让慢性病患者用药负担显著减轻。
技术下沉:大病不再奔波
通过紧密医联体建设,三甲医院的先进技术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65岁的梁女士因长期饱受上腹部胀痛困扰,来到港口医院就诊。经详细检查发现,她的肝内胆管、胆总管和胆囊内存在多发结石,同时还伴有肝左叶萎缩的症状。在港口医院挂职副院长张学峰和港口医院副院长李文彬的带领下,港口医院肝胆外科团队成功为梁女士实施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虽然难度大,但切口小,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创伤。术后梁女士恢复良好,疼痛感明显减轻,很快就康复出院。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手术不仅是梁女士个人的“生命转折点”,更是港口医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为该院首例独立完成的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它标志着港口医院肝胆外科正式迈入微创精准治疗的新时代。类似的突破也在骨科上演:在中山市中医院专家的指导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黄伯,术后次日即能佩戴支具下床活动。
数据印证着港口医院技术的蓬勃生长:2024年三四级手术量同比增长16.98%,纤支镜治疗人次飙升123.24%。这背后离不开中山市中医院“输血+造血”的双管齐下,通过团队派驻、手术带教、远程会诊等多元帮扶方式,推动港口医院骨科、外科、中医科等重点专科实现技术能级跃升,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专科发展体系。国家胸痛中心、卒中中心、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专科建设纷至沓来。
走进港口医院,中医药的气息扑面而来。10个市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1个名老药工工作室在此安家,20名西医医师投身“西学中”培训。港口医院中医科开科后,运用汤剂、针灸等适宜技术,专攻颈肩腰腿痛、中风康复等顽疾,2024年中医药服务人次增长15.22%。
去年6月,港口医院与中山市中医院药剂科代煎中心签约,建立覆盖港口镇全镇的中药饮片配送体系,让居民在家就能享用与中山市中医院同品质的汤剂,2024年共惠及1387人次,推出的丹参护心茶、健脾消食茶、清痰利咽茶、消暑清热茶、酸梅茶等五款中药茶饮,已成为群众日常保健的新选择。
服务优化:就医体验升级
“以前导诊咨询、预约挂号、门诊相关证明打印经常需要跑来跑去,现在‘一站式服务中心’全搞定!”居民吴阿姨的称赞,道出港口医院服务前移的理念。门诊大堂设立的一站式服务点,对投诉快接快理;就诊高峰期(上午8:00—10:00)的干部巡查,将问题化解在萌芽。全院“服务月”活动激发员工创意,共建共享的服务格局逐渐成形。
港口医院积极推进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挂号一次管三天”成为惠民利器。2025年上半年,“一次挂号管三天”政策已减免3969人次,为群众节省5.7万余元。患者王女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凭外院CT报告,医生在互认平台直接调阅,免去重复检查,省下约800元。
港口医院还全面推进诊疗空间优化升级,多个重点科室焕然一新。口腔科完成独立扩建,新增5间专业诊室并配备先进口腔CT设备,诊疗能力显著提升;儿科创新实行门诊-住院一体化服务,实现诊疗全程无缝衔接;公卫科打造开放式服务窗口,医患沟通零距离;体检科与B超室同步扩容,引进高端设备,诊疗环境与技术水平同步跃升。这一系列提质改造工程,让患者享受到更舒适、更高效的就医体验。
港口医院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赢得了群众口碑:2024年门急诊量实现15.98%的强劲增长,住院患者规模同步攀升12.01%,这一亮眼数据生动诠释了“港口温度”。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最新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港口医院以93%的好评率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充分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在这里落地生根。
紧密型医联体的实践,让优质医疗资源如活水般注入基层。随着合作机制的持续优化,港口医院正朝着“技术有高度、服务有温度、群众有满意度”的现代化医院稳步迈进。
撰文:王浩宇 李子君
图片:中山市港口医院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