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三川
暑假来临,未成年人的“网事”再度引发热议。
今年4月底,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然而,该模式存在容易跳过、破解难度低等问题,代破解业务也花样翻新。比如,通过卸载重装、应用双开等方式,可以轻松绕过系统监管,更有低价租号、代刷人脸等“暗中助阵”。
未成年人的“网络晴空”,需要全社会守护。在打击灰产上,针对租号、卖号、代练等明确监管细则,切断利益链条;在平台执行上,未成年人模式不能打折扣,对漏洞要应堵尽堵;在内容建设上,不能只破不立,导致过滤后的内容过于幼稚,引发排斥心理,也要强化用户思维,突出适龄化、差异化、个性化;在家校协同上,一味的管控并非正解,不妨积极沟通和陪伴,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把握数字行为边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