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8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学生党支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深入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一场以壮锦为纽带的“青年与传承”对话实践,将专业智慧融入非遗保护、产业振兴与文化认同,成为广东青年响应“百万青年下乡”号召、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连山壮锦一度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2025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冀麒宇的返乡选择成为破局关键。他以大学生身份扎根乡土,为青年返乡创业树立标杆,呼应广东省“基层就业拓展行动”中“引导2万毕业生赴粤东西北”的政策导向,并通过“非遗工坊+电商”模式,带动留守妇女将技艺转化为收入,推动壮锦年产值突破1.3亿元。
实践队入户访谈12户织娘家庭,记录非遗传承中的生计转型需求。同时为辛勤的织娘们留下珍贵的职业写真,在调研间隙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实事服务。一名队员在调研手记中写道:“织娘手上的老茧,是文化坚守的勋章,更是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命题。”
织娘织壮锦
突击队化身“壮锦推介官”,与非遗传承人冀麒宇一起开展系列创新传播。通过短视频拆解“蟒龙纹”“太阳花”等图腾的文化隐喻,利用社交平台进行多场实时直播,从壮锦的悠久历史、独特文化符号、精美纹样背后的深刻寓意,到壮锦纹样手机壳、潮流背包等产品,单场直播2万+点赞。
直播现场
此次实践成果丰硕,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高度评价。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表示,将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内涵,引导更多学子深入基层、扎根大地,用脚步丈量乡土,以青春智慧和专业力量,为非遗保护传承、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澎湃的理工青春力量。
实践队合影
【供稿单位】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频道编辑】周丽娜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