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群、团购群、学车群,打开你的微信列表,各式各样的群聊有几个?在这些群里随意发布消息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近日,信宜法院对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促使在微信群发布不当言论的阿丽发布赔礼道歉声明,向申请执行人阿强赔礼道歉恢复名誉。
案情回顾
前不久,信宜市某连锁店顾客优惠微信群出现一段1分钟监控视频,视频内容显示该连锁店门口停放一辆小汽车,阿强(男,化名)从该小汽车左侧经过。视频发布人阿丽(女,化名)随即发布文字内容:“大家认准这个人,刚刚我停车在这……5分钟不到的时间他经过翻我车的东西,幸好我贵重物品没有放在车上。”不到10分钟,阿丽再次在该群发布一段3分钟监控视频,内容为阿丽将小汽车停放在某连锁店旁,并进入该店,随后阿强从该小汽车左侧经过。
约20分钟后,阿强发现阿丽发在该群的视频,并向派出所报警。阿强的妻子阿华(化名)则在该微信群回应,阿丽言论不实,需为此担责。随后,阿丽在群聊中表示,由于证据不足,警察无法确定,所以可能是误会一场。
阿华对阿丽的回应不满,认为并未明确澄清事实,当即在微信群联系阿丽,表示交警部门已经到场处理,要求阿丽必须到现场并澄清事实,阿丽虽然答应,但一直未出现。其间,群内其他群成员并未就涉案事件发表言论。
法院审判
事件发生后,阿强收集群聊证据,以阿丽在顾客优惠群发布不实信息、视频,损害其肖像、名誉为由,向信宜法院提起诉讼。信宜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微信群由不特定居民组成,具有公共空间属性。阿丽在微信群上向不特定第三人发布不实言论并配以视频,贬损阿强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依法判决阿丽向阿强书面赔礼道歉。双方当事人没有对判决结果提出上诉。
法院执行
判决生效后,阿丽迟迟不履行生效判决的义务,阿强向信宜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该案后,执行法官多次电话联系阿丽,但阿丽均回避电话置之不理。为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鉴于阿丽规避执行的行为,执行法官依法向阿丽发出传票,将阿丽传唤到庭。经过一番释法析理,以及执行法官的明法震慑,阿丽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心为自己损害阿强人格尊严的行为表示歉意,同意向阿强出具书面赔礼道歉声明。
上述声明经法院核定后,已经在案涉的顾客优惠群内发布。至此,该案执行完毕。
法官提醒
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空间,但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并非法外之地。社交群聊打破了原先“一对一”沟通的限制,实现了单一聊天到多人社交的跨越,因互联网传播迅速,当事人在网络平台上受到的伤害往往会被加倍放大。大家应当自觉遵纪守法,切勿随意发布贬损他人声誉等不实不当言论、视频等,正确利用好交流平台,共同构建和谐、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 冯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