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高赞觉:如果没有东江水,香港人连生存都成问题
7月9日,“紫荆•院士开讲”纪念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专场活动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曾全程参与东深供水工程四次扩建(改造)的港方代表、香港水务署前署长高赞觉在主题演讲中动情回忆了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点滴,“如果没有东江水,别说经济增长,香港人连生存都成问题”。
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据香港水务署数据,60年来东江水累计供港超3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两个洞庭湖的水量。
“当年国务院拨款38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如今的百亿级工程!”高赞觉感叹,1965年通水的东深供水工程,以“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气魄,首创八级泵站抽水系统,将东江水“逆流”提升46米输港。“理念讲来简单,要做到却极不容易!”
“1963年香港遭遇严重旱灾,‘制水’(意为‘限时供水’)最高峰时四天才供水四小时。”当时还是中学生的高赞觉,看到染布房街工厂停工、洗衣铺关门,市民排长龙取水,便立下志向长大后要投身水利事业,解决香港缺水问题。
高赞觉大学毕业后如愿进入香港水务署,从见习工程师到水务署署长,他一直作为港方“接头人”对接东深供水工程四次扩建(改造)工程,见证了供水能力提升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紧密关联。“每一次供水工程扩大之后,香港的GDP就明显增长。”高赞觉通过大屏幕向观众展示了东深供水纪念公园有一尊巨型雕塑的照片,雕塑是“母亲”哺乳怀中的婴孩,神情包容而悲悯地俯瞰大地,“这就是东江水与香港的关系。祖国像妈妈用乳汁养育我们的生命”。
本次活动由紫荆文化集团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主办。除高赞觉博士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李行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教授也出席并分别就三峡工程、粤港澳水利合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等议题发表演讲。活动吸引近200名香港各界人士参与。
采写:South记者 王勇幸 实习生 邓圣诗
视频:潘嘉俊 发自香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