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果园、树木,开花、结果、成材。盛夏七月的广州六中连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广六连实”)校园里,66棵银杏树围着思源亭,枇杷树、樱桃树正待长成。“不仅要学好,还要注重心理健康。孩子们心情不好的时候,约着来亭子里坐坐,摘个果子吃吃,或许就舒服一些了。”广六连实校长宛军民轻抚新栽的树苗说道。
带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期望,广州六中校训“亲爱精诚”成为这间崛起于粤北山区的新校校碑,一场湾区赋能县域教育的探索实践也由此拉开序幕。
从最初的“水土不服”到如今的“渐入佳境”,这所新校用短短一年时间交出亮眼成绩单。今年首次面向清城、清新招生,更吸引172名外地学子跨区求学,优质生源单向外流的态势出现了逆转。
资源深度内化,教育系统质变。这所承载“为连州育英才”使命的学校,正抽枝展叶,尝试提供县域教育逆袭的全新范式。
广州六中连州实验中学,一场湾区赋能县域教育的探索实践拉开序幕。南方+ 曾亮超 摄
培土育苗 系统再造
从资源输入到内生循环流动
教室里,天蓝色可调节书桌椅呵护学子脊背,可移动黑板流转知识经纬;可容纳千人的多功能演艺报告厅是艺术展演的起点,是见证学生激情演讲的舞台。在广六连实,课桌与舞台共享一片土壤,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共同扎根。
建校之初,广六连实就高位起步对标湾区质量。该校总投资约7亿元,从正式施工到竣工验收仅用一年时间。250亩的校园里,建有22栋新中式风格建筑,可提供162间教室、5200个床位。同时,还拥有1200个座位的大型演艺报告厅、3间容纳300多人的阶梯教室、3个食堂,硬件设施全面对标珠三角,实现了全面智能化的校园生活。
建校之初,广六连实就高位起步对标湾区质量。南方+ 曾亮超 摄
当智能硬件的骨架已然建成,湾区教育“基因”的移植工程才真正进入深水区。如何让湾区教育资源在连州土壤里生根发芽?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我刚入职就去广州六中跟岗学习,发现原来教学还能这样。”广六连实英语教师黄伊凡说。在从前的经验里,教学以老师为主要授课人,而黄伊凡从广州带回了全新的教学观念,尝试在课堂上推行“生本课堂”。
“在讲完基本内容后,我会设定问题,让学生们分组在课堂中走动讨论,并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黄伊凡表示,当学生主动去探究的时候,会更加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这是从在广州六中一次次听课里学习到的。“广州六中的老师很欢迎我们去听课,这让我们也很认真对待每一次教学和教研。”广六连实数学老师吴伟明提到,如今即使在常规课上,也会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听得进去;在教研工作当中,常总结经验和方法,进行新教学方式的试点和推行。
连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六连实首创人才提前储备招录培训体系,建立“委托招聘”+“跟岗培养”模式,成功聘用教师59名。
“去年我校通过该模式招聘22名教师并安排赴广州培训,现已在广六连实任教,在教师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委托广州六中招聘工作也已经成功收官。”宛军民说。
广六连实校长宛军民接受南方+记者专访。黄津 摄
该校采取“每月下沉、定期交流”形式,累计开展示范课、讲座等共40余次,培训教师超1000人次。充分发挥名校效应,建立“集团+分部”联动机制。今年,广州市教育局还组织派出14名广州六中等名校的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团队,驻广六连实开展组团式、融入式托管帮扶。
开花结果 引力质变
从生源外流到涟漪效应初显
“在这所学校,基本看不到课堂睡觉的学生。”连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多次日常走访调研表示。
这得益于创新的教学模式。宛军民告诉记者,该校以明明白白教学考为导向,积极实施“精讲+堂测”的教学模式,并构建“规范养成-精准教学-科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在薄弱学科提升中,重点打造数学与英语“精品课程”,出台系列侧重培养策略,并依托广州六中资源开展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
课余时间里开心的学生。南方+ 曾亮超 摄
课堂内认真学习的学生。黄津 摄
“我们倾力打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英语特色学校。”针对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的困境,广六连实欧老师提到,校园里不仅有“英语长廊”,每日滚动播放学生自主创作的英语视频,还开展“英语旋风”活动,旨在实现“海量输入与输出”,并发起“英语词汇争霸赛”,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该校构建协同培养机制,借力广州市第六中学国际课程中心,组建广六连实国际课程中心,持续在外语学科发力。
这所新校的崛起,正带动连州教育形成“良性竞争圈”。连州中学依托百年底蕴打造“风雅课程体系”,连州二中强化艺体特色,而广六连实则成为资源辐射的枢纽。其正在建设的“双师课堂”,未来将让连州学生与广州名校学生同上一堂课;引入旱地冰球、AI机器人等特色课程,吸引更多资源在连州投放。
宛军民表示,该校已经成功举办过清远县域教育论坛,联动清远市内周边学校开展跨学科教研,形成区域教育协作网;加强县域内教学教研活动,辐射带动区域内学校共同发展。
连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多方合力下,连州市已构建多层次高中教育体系,并依托广清帮扶合作资源形成显著优势,蓄势待发。2024年,连州中考成绩平均分从2020年清远第六跃升至第二,乡村学校“待进生”顺利考入理想高中的案例涌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轮廓日渐清晰。
今年,广六连实30个清城区、清新区的招生名额打破了连州生源长期被“掐尖”的单向流动格局。作为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连州正以教育为引擎聚合人口与资源。广六连实所在的燕喜新区,因这所学校的落地,周边已规划建设商贸综合体,提升新区服务功能,吸引更多居民落户新区。“家门口有好学校”的信任正在重建。
广六连实30个清城区、清新区的招生名额打破了连州生源长期被“掐尖”的单向流动格局。南方+ 曾亮超 摄
“生源结构优化将直接提升办学质量,推动我们向粤北标杆校迈进。今年先重点吸引‘三连一阳’户籍回流生。”宛军民说。
从优质生源回流到教育资源下沉,再到城镇化进程加速,这所新校的涟漪效应,正在重新定义粤北县域教育的价值坐标。
■学校档案
办学规模
广州六中连州实验中学,由连州市与广州六中合作共建,于2024年9月开学,现有学生2071人、教师144人,全面招生后可提供7860个学位,是连州市第一所实施十二年贯通培养办学模式的公办学校,致力打造成为清远市乃至粤北地区的标杆校。
育人目标
承袭广州六中办学理念,将“培养懂感恩、会思考、能吃苦的六中人”作为学校育人目标。
管理理念
引入广州六中先进的管理理念。行政管理方面,推行“廉洁、务实、高效”的现代办学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方面,中学部实施全封闭寄宿制和零手机管理;教学管理方面,实施明明白白教学考,积极构建“规范养成-精准教学-科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理念
通过“五同”教学机制(同教材、同进度、同资料、同考试、同备考),与广州六中教育集团全面接轨,为连州育英才。
南方+记者 邱淑平 黄津
通讯员 陈汝倩 雷嘉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