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宿舍装空调,难在哪儿?

南方周末
+订阅

目前学生宿舍仍未安装空调的高校,以老校区为主。老校区建成时间较早,当时用电负荷比较少,电线也比较细,以至于供电富余量较少。同时线路老化也容易出现事故,改造成本较高。

“这就看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导向是什么,如果真的以师生为本,再大的困难,学校也会去克服。”陈宏说。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南方周末实习生 侯慧静

责任编辑|钱炜

最近,“青岛大学宿管大爷去世”登上热搜。2025年7月7日,该校发布情况说明称,7月6日7时30分许,学校浮山校区一物业工作人员在值班室被发现身体情况异常。急救人员抵达现场确认该人员已不幸离世。

声明表示,“经公安机关调查,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尽管宿管员的离世与中暑之间的关系尚未有定论,但青岛大学宿舍没有空调一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就在宿管员去世的前一天,青岛气温陡然上升。7月5日,青岛大学所在的崂山区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部分地区最高温超过37摄氏度。而据媒体报道,青岛大学的学生宿舍没有安装空调。去世的宿管员平时住在滢园宿舍门口的平房里。平房通风条件不好,只有风扇,也没有空调。

这个盛夏,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高温。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气象事件频繁发生,北方高校的学生宿舍如果没有空调,会变得越来越难熬。

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14年和2015年,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就连续两年举办了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空调安装与管理专题研讨会。

曾任北京某高校后勤管理处负责人的陈宏回忆,学生和学生家长一度对宿舍没有空调一事非常在意。彼时甚至有家长说,“我自己出钱行不行?我给孩子宿舍里装上空调。”最后该校在2016年给所有学生宿舍都安上了空调。

但想做到这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电力扩容和经费

电力扩容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陈宏解释,部分学校电力负荷不足,无法安装空调,需要先向电力部门申请电力扩容。但电力公司给到学校总的配电额度是一定的,如果没有特别充分的理由很难增加额度,“当年我跑电力公司反复申请,最后他们才同意”。

在他看来,学生宿舍装空调本身就有难度,不是学校有钱就立马能干,也不是学校一方就能决定。以电力扩容为例,这与地方电力公司的政策和配合度都有关系。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孔祥玉解释,新建小区、工厂和学校等都会报装用电容量。电力公司在给用户接电前,会开展评估,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供电能力。早年报装的用电容量比较小,随着用电设备的增加,可能会挤占其他用户用电。如果供电能力不足,甚至需要电力公司扩建变电站。

位于江西南昌的东华理工大学,在2015年就出台了空调安装工作方案,但2018年仍未完成安装工作。

时任东华理工大学后勤保障处处长的冯凯,在2018年接受学生记者采访时,因宿舍空调无法全面安装向学生致歉。当时他解释,主要难度在于学校用电受主进线限制。彼时广兰、枫林两个校区用电最大额度分别达设备总功率的75%和80%,而按照国家规定,用电功率超过70%即为超负荷用电。若再增大用电负荷,将会严重威胁用电安全。

但他们学校的电力扩容流程走得并不顺利。校领导多次到供电公司协调,一直把用电扩容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并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列出扩容专项。但由于南昌供电部门机构调整,用电归属划归新的供电公司管辖,不得不重新办理相关手续,导致扩容进程延迟。

2021年,东华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介绍,截至目前,学校的广兰、枫林校区已全部安装空调。

解决了扩容手续,还要解决经费问题。

陈宏说,一般都是学校用自有经费配套扩容和空调费用,“地方财政资金不太支持,尤其是地方财政情况不太好的地区,需要把经费投入到更紧要的地方。”

某中部省份高校后勤管理处处长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学校做了两期电力扩容,花了1个多亿。“向上面争取了点资金,但更多是自筹的”。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统筹运用多种资金渠道,允许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加大对现有学生宿舍维修改造支持力度。

真正到了施工阶段,新校区也比老校区好操作。陈宏介绍,在老校区往往需要现挖沟、铺设电缆、购置新的变压器、增加新的箱式变电站,“不是拉个主电缆就能解决的,工程量不小”。

更多东北高校开始装空调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夏季天气更炎热的南方高校,更早安装了空调。

早在2004年,厦门大学就为新建设的漳州校区装了2500多台空调。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开始筹备宿舍空调安装,次年学生就用上了空调。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在建设之初,就按照装空调的设想设计电路,2009年校区投入使用时每间宿舍都配有空调,这也使南京大学成为南京第一家装空调的高校。

2010年以后,包括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南昌大学在内的多所南方高校,陆续给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

当然也有例外。

海南大学由于原有学生宿舍楼供电线路无法满足安装空调后的用电要求,要实现所有学生宿舍楼都安装空调,须对学生宿舍楼供电线路及设施进行改造。直到2015年,海南大学才启动首批476间学生宿舍空调采购招标工作。

在同样饱受高温之苦的东南某省某高校,因供电设备陈旧、线路老化,该校将空调安装任务纳入攻坚日程后,2020年才终于装上空调。

孔祥玉注意到,目前学生宿舍仍未安装空调的高校,以老校区为主。老校区建成时间较早,当时用电负荷比较少,电线也比较细,以至于供电富余量较少。同时线路老化也容易出现事故,改造成本较高。而新建的宿舍楼一般都预留了线路和空调安装位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北高校也开始安装空调。

2023年6月,在改造7个变电所,敷设10.7千米电缆,对25栋公寓的配电间进行电气设备及线路改造,对9395间寝室的供电线路进行增容、改造、装配空调专用插座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实现了空调全覆盖。

两年后,大连民族大学将学生宿舍空调安装工程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督察督办事项,5800台空调全面投入使用。哈尔滨工程大学也在2025年7月发布学生宿舍空调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计划采购9955台空调。

陈宏说,大部分学校采取向第三方租赁空调的模式,空调维护保养由第三方开展,也有学校自行购买空调。他所在的学校曾考虑向学生收取空调租赁费用,但校领导担心由于是否租赁空调,引发室友之间矛盾,最后学校承担了租金费用,学生只需支付免费额度外的超额电费。

2009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决定通过空调租赁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较早为学生公寓大批安装空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朱培华等人,2015年在《高校后勤研究》上刊文指出,空调是学校重要能耗大户,学生公寓空调节能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公寓大规模安装空调势必使学校用电量爆发性增长,而政府下达给学校的节能减排刚性指标必须完成,考核十分严格,各高校压力很大。

在陈宏看来,学生宿舍安装空调,确实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造成了挑战。如果学校超出碳排放配额,还需购买碳汇。但在宿舍安装空调,用电量增加后,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节能降碳。

“这就看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导向是什么,如果真的以师生为本,再大的困难,学校也会去克服。”陈宏说。

在宿管员突然离世后,青岛大学后勤管理处向媒体表示,该校已经通知在2025年暑假期间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

(文中陈宏为化名)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毛帅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