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靓“里子”实的旦海实践|初见效·电白新

南方+

盛夏时节,走进电白区树仔镇旦海村,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图景扑面而来:平整宽阔的道路穿村而过,两侧绿树成荫,焕新的农房错落有致;连片鱼塘波光粼粼,养殖基地里鱼虾欢跃,与远处的蔚蓝海景交相辉映。微风拂过,村民在新建的公园里闲话家常,孩童在整洁的广场上追逐嬉戏,幸福感油然而生。

作为毗邻博贺渔港的滨海村落,旦海村坐拥优越的生态禀赋与扎实的发展基础。自被列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以来,在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护航下,该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产业升级为引擎,不仅村容村貌焕新,让“闲置地”变身生态公园,更通过企业对接帮扶等举措激活集体经济,实现了从“环境美”到“产业兴”再到“百姓富”的链式突破。

滨海宜居乡村名片再增色

美丽的滨海乡村,风景这边独好。笔者沿着崭新的沥青环村大道一路前行,刚刚建好的仿古清水墙点缀其中,最可感的变化是:村容村貌显得更加整齐开阔亮丽,乡村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

“去年以来,村里人居环境不仅实现了大提升,许多便民惠民项目建设也相继落地落实,我们对振兴乡村的美好前景更加期待了。”旦海村村民刘水河高兴地说。

多处曾经的“闲置地”,如今已经变身绿美生态公园。

漫步旦海村万寿公园,海风轻拂,远处的博贺渔港美如画,昔日山脚下的“闲置地”如今建起了便民休闲娱乐设施、大型停车场,环境清新优雅,成了当地群众和游客打卡休闲的好去处。

在典型村建设的加持下,去年以来,旦海村依托滨海资源优势,聚焦补齐民生短板,对环村大道进行了黑底化改造,同时进一步充分利用村中的“闲置地”,因地制宜建设打造了上村、中村、下村3个绿美生态公园,便民惠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滨海宜居美丽生态乡村再提级。

与此同时,旦海村通过强化农房管控、污水治理、生态建设,确保村庄风貌整体提升。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污水处理管道,修建了三个污水处理站,经过污水过滤,水流出水口清澈见底。2024年,旦海村的李伟强家庭、林兆东家庭、刘景厅家庭、刘星华家庭等4户被认定为电白区绿美庭院,林兆东家庭更是被广东省妇联、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美丽庭院”户。

这些美好的乡村新景象、新面貌,就是高效高质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典型村闯出发展新路子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如何千方百计形成典型村发展新优势,做强‘土特产’文章,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是‘重头戏’。”树仔镇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电白“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闯出了新的发展路子。黄岭镇南清村、旦场红花坡村、霞洞镇上河村在村容村貌实现美丽蝶变之余,还打响文旅品牌,做强“土特产”文章,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同样,旦海村也在美丽蝶变中孕育发展新活力。当地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持续做大“土产业”。

旦海村的“土产业”是鱼虾塘养殖,养殖品种以罗非鱼、南美白对虾为主。去年以来,当地利用682亩鱼虾塘养殖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与茂名市海亿食品有限公司构筑企业结对帮扶模式,对村里所养殖的水产品进行包收采购和深加工,推动产业加快升级。如今,旦海村渔业养殖产值规模已达2000万元。

借助本地食品企业优势资源,旦海村建立起收购花生、大米等农副产品的畅通渠道,并且公司为农户、合作社供应良种、肥料,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带动村民种植花生300多亩,实现增产增收。

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去年,旦海村依托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的持续深入,将村中的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硬底化5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广场,同时建成了18个商铺面积共800平方米,通过承包收取租金,进一步拓宽了集体经济增收渠道。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约71万元。

旦海村干部表示,下一步将由强村富民企业强化运营管理,开展好招商工作,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特写

依托“土特产”发展特色产业

如何利用“土特产”做出旦海特色?村干部曾为此发愁。

“我们这的罗非鱼口感好、肉质好,因为海水涨潮的时候,咸淡水混合,适合罗非鱼生长。”村干部介绍,旦海村发挥鱼塘养殖优势,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质等条件下,养殖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约210亩,产量可达500斤/亩。目前大部分鱼塘已承包给浦盛水产养殖基地,吸引茂名、湛江等地的经销商前来采购成鱼成虾,销路不愁。

基于水产资源优势,旦海村以专业合作社开展集体鱼塘承包,实行年底分红获得固定投资收益,同时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建立农产品稳定收购渠道等多种合作帮扶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旦海村建立有300多亩的花生种植基地,高低错落的方格田地里,绿油油的花生苗长势喜人。为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旦海村基于农业条件,于2016年5月引进广东金芝香饼业有限公司,建立起“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链。

在此链条下,金芝香构建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一方面通过每年发放固定投资收益22.15万元,提高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当地村民种植的花生等农产品,有效地带动树仔镇及邻近3镇10个村民委员会发展花生种植,推动周边406户种植农户增收68.4万元/年,每户增收1255元/年。此外,该企业还带动周边镇、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优先安排,创造了100多个工作岗位。

如今,旦海村还建立了电商直播和培训平台,依靠村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免费提供场地、设备、专家技术指导,通过知识讲座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村里培训电商销售人员,带动村民增收。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谭绍浠 梁晓聪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裴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