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洒在中山民众街道的稻田上,泛起一片金色波浪。田埂边,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种子站站长陈国军的声音,传入近百位专注的农户耳中:“大家可以对比看一看,施肥程度不同的试验田有什么区别?”“这个品种的抗倒伏性、抗寒性特别好!”“有看中的品种可以填写需求表,我们会直接把种子送上门!”
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种子站站长陈国军在现场介绍新品种。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7月10日,中山市2025年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会在中山市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举行,活动集中展示了26个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的水稻品种,展示面积约33亩。当天 ,中山近百位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场管理技术骨干聚集于此,共探“良种秘方”。
26个良种集中亮相
南方+记者了解到,今年展示的水稻品种数量和展示面积分别比去年增加42%和50%,集中展示了“水稻合理密植提单产技术”“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无人机飞防技术和水稻集中育秧技术,重点宣传推广了省主推技术《水稻合理密植提单产技术》,目前中山应用该技术面积已超5000亩,即将迎来收成。
现场展示无人机飞防技术。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在现场,与会者紧随技术人员的脚步,穿行在稻田间。禅银丝苗、粤王香占、万占香丝苗、19香、南晶香占……田边特意摆放的稻穗样品,让穗长、粒型一目了然,方便大家“按图索骥”。
7月10日,中山市2025年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会举行。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沙溪镇种粮大户梁辉权现场“锁定”了粤王香占和万占香丝苗两个品种,“这两个品种谷粒够细长,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梁辉权是广州南沙人,1986年来到中山大涌,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沙溪种植水稻,至今已有30多年,对粮食市场上的变化了如指掌。“比起圆粒的稻种,细长型的稻种更受消费者欢迎,价格也更高。”
如今,梁辉权在中山承包了400多亩地,亩产高的能达到1420斤/亩(湿谷),平均亩产能达到1200斤。“我们获取新种的消息渠道相对有限,这场观摩会,很好地打开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能接触到更多良种。”作为“种粮大户”,梁辉权坚持选育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在自己的田里进行提纯复壮后,还无偿将良种进一步推介给中山“种植圈”的其他农户。
沙溪镇种粮大户梁辉权正在观察水稻新品种样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水稻密植技术显成效,产量预计可增加5%
站在水稻合理密植区旁,陈国军介绍道:“我们的右手边,就是水稻合理密植技术试验示范区,这是现在省里主推的一项技术,我们采用了19香、南晶香占两个品种做试验。种植密度每亩能达到1.4万穴,相比常规的1.0万-1.2万穴增加了15%,产量约增长5%,分蘖肥用量可减少1/3。从试验表现来看,最理想的密度是1.4万—1.6万穴每亩,抗病、抗倒、增产等方面整体表现较佳。在测试的8个示范点中,产量高的均为密植区,每亩湿谷产量基本在1000—1200斤之间。”
与会者在现场观察新品种。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陈国军透露,“以前 ,中山的水稻品种较为杂乱,2万多亩种植区,水稻品种就有几十个,这些品种基本都是从外地收购来的,种子价格相对较高,稻谷收购的单价又相对较低。这两年来,中山大力实施良种推广项目,农户购买农业部门主推的优质品种,可领取相应补贴。这样一来,就拓宽了农户获取种源的渠道,也增加了农民的收益。”陈国军透露,如今,中山六成品种均为南晶香占和19香,水稻品种相对统一,收购价钱相对稳定,统防统治效率也显著提高。
“为什么每年都要举办新品种展示会?因为良种有周期,良种也会‘退化’,一般水稻品种三年就会退化,一块地长期种一个品种,产量可能会逐渐下降,米香味也会减弱。因此,我们每年都会推选一些新品种,并让农户尝试南晶香占和19香换种,提高产量。在两造之间的冬种时期,我们会推荐农户种马铃薯、芹菜、包菜、紫云英,达到‘1+1+1’的轮作效果。”
农户根据自身需求填写申请表后,农科中心将免费将良种送到农户“家门口”。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观摩会现场还提供了水稻新品种试种的一站式登记服务,农户根据自身需求填写申请表后,农科中心会免费将良种送到农户“家门口”,实现“送种上门”。目前,中山已实现水稻良种覆盖率99%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有效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苏芷妍
通讯员 钟农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